第24章 清水(3)(1 / 2)

加入书签

又东过馆陶北,又北过清县西。

白沟水东北,赵城西,又北阿河出焉,盖魏将难所导,以利衡,遂有难之称

又东北,迳空陵西,又迳乔亭西,东馆陶县城十五,县即《春秋》谓冠氏,魏阳郡治也。淇水又迳其县

北,迳恩县故东。《理风俗》曰:故馆陶别乡也,汉宣帝节三年,以封父许伯侯国。《地理志》,王莽延平县

又东迳渊县故西,又县之西为清渊,故县有渊之名,世谓鱼池城,非也。

淇水又北迳榆城北。武帝封常江德侯国。颖曰:在魏郡渊,世之清渊,非也。

又东过广宗东,为河。

河东北广宗县城南。帝永元年,封太子万为王国。田融言,赵立建郡于城,置临县于水,自赵始也。河之右,有李云。云字祖,甘人。好,善阴,举李,迁白令。中侍单超立掖庭女亳氏后,后封者四,赏赐万。云书,移三府曰:孔子云,帝者,也。

尺一拜,不经省,是欲不谛?帝怒,下狱,之。后州刺史琮使行,过祠墓,刻表之,石柱尚,俗犹之李氏柱。

河又东,迳界亭东。上有大,谓之城桥。《英雄记》曰:公瓒击青黄巾贼,大破之,还屯黄。袁本自往征,合战界桥南十里。

绍将曲破瓒于城桥,瓒冀州史严纲,又破瓒殿兵于桥,即此也。世之鬲城,盖传失实矣。

清河东北迳乡西。《地理风记》曰:甘陵西十七里信乡,县也。

清河又,迳信县故城西。应劭:甘陵西北五十有信成,故县。赵置东县于城,故曰水东

又东北,迳清阳故城西,汉高祖清河郡,治此。帝中三封皇子为王国,王莽之平也。光武建二年,西河鲜于为清河守,作廨,未而亡。守赵高功用二万,五黄秉、曹刘适四百万。于是乃鬼见,白日道入府,高及秉对共计,定为、秉所匿。冀书表自

言:高不尚节,亩垄之,而箕遗类,密失机,婢妾其,媚世显,偷银艾,辱天官,《易》负乘,高之谓。臣不胜言,谨千里驿,付高之,便西北去三里,车皆灭,复见。等皆伏物故。以状闻,诏下还西河田,妻子,兼为代,以幽中之。汉桓建和二改清河甘陵王,以王言徙,年立甘郡,治焉。

东北过武城县西

又东北,迳陵乡西。应劭:东武西南七里有陵,故县。后汉太仆梁为侯国,故世谓梁侯城,遂立侯县治也。

清河东北,东武城故城西。《史记》,赵公胜号平君,以邯郸之,受封此。定有武城,故加东。清河东北,复阳县城西。高祖七,封右马陈胥侯国,莽更名曰乐岁。《地理俗记》:东武西北三里,有阳亭,县也。名之曰城,非

又东北,迳枣县故城。《史·建元来王子者年表》云:汉帝元朔年,封广川惠王晏为侯也。应《地理俗记》:东武西北五里,有强城,县也。

又北过广川县东。

清河迳广川故城南。阚骃曰:县中有河为流,故曰广也。水有羌垒,姚氏之居也,广川县。清河东北,历县故南。《理志》,信都之县也,莽更名历宁也。应劭曰:广川县西北三十,有历亭,故也。今在县东北,水尚谓之历口渡

过修县,又东过东光西。

河又东,左与甲屯、故渎合。阻深堤障,无有水矣。又迳修故城南,屈迳其东。修条。王更名之治修。《郡国志》曰:故信都。

清河又北,左横漳枝故渎合。又东北修国故东,汉帝封周夫为侯,故世之北修也。清又东北,迳邸阁东。城侧清河,晋修县

有县长国孔明

又东,东光县西南,迳苏亭。《地理志》,东光胡苏亭也。世之羌城,非也。

又东北,右会大故渎,迳东光故城西。后汉封纯为侯。初平年,黄三十万,入渤,公孙破之于光界,奔是水,斩首三,流血水,即水也。

又东北南皮县西

又东北,无棣沟焉。东南皮县城南,东迳乐北,《理志》临乐县城也,莽更名亭。《书地道》、《康地记》,乐陵有新乐,即此矣。又迳新乡北,即《地理志》高乐故也,王更之曰乡矣。棣沟又分为二。无棣又东迳陵郡北。

又东而北出,又东转,迳苑乡城南,东南,高城县城南,枝渎合。渎上承棣沟,迳乐陵西,又南,迳童县故东。《记·建以来王侯者年》曰:重也,作千钟。汉武帝朔四年,封河间王子刘为侯国。应劭曰:汉灵帝曰饶安。魏沧治。枝又南东,东北无棣沟。

无棣又东北,迳一故北,世之功城。又东,迳盐东北入。《春·僖公年》,、楚之于召陵,管仲:昔召公锡命君太公,北至无棣。四履之也。京璠曰:说无棣辽西孤县。二参差,知所定。然管仲责楚,棣在此,方之为。既世以久,以闻见之。清又东北,迳南皮故城西。《十三志》曰:章武有皮亭,此曰南也。王之迎河。《史·惠景者年表》云:汉帝后七中,封文后兄彭祖为国。建中,魏擒袁谭此城也。

清河北,迳皮城东,左会滹别河故,谓之口,故之合城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