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员小吏,对本部尚书无礼傲慢,被责杖惩处还心有不满,虽击登闻鼓并未触犯刑律,但却使得我大宋朝堂少了一位贤臣能官,而这小吏竟还因此得意张狂,拒不认自己冒犯上司之过,朕实不能忍,朕已决定让其至西北边镇州府为执笔,永不返京。”
“此种小吏不惩难以服众,陛下圣明。”
【柴成务,字宝臣,曹州济阴人也。父自牧,举进士,能诗,至兵部员外郎。太祖乾德六年戊辰科,三十五岁的柴成务状元及第,乃宋开国以来的第九位状元。柴成务博学多才,长于文学,尤擅诗词,著有文集20卷。淳化二年三月,柴成务奉太宗之命以户部郎中出使高丽国。川蜀乱平,柴成务为安抚使,改左谏议大夫,知河中府。奉诏与钱若水等编撰《太宗实录》。后受召出判刑部事,掌诸路死罪的复审及官员冤案的昭雪。因小吏倨傲笞责,而被其击登闻鼓状告,柴成务挂官归田,数月后(景德元年)病故,年七十一岁。谥“忠文”,柴成务年六十六始有子,比卒,裁六岁,授奉礼郎,名贻范,后为国子博士。】
“皇兄”真宗说道“朕正好也有事要与皇兄商议。”
“陛下请说。”
“吏部尚书陈恕寝疾加重,今日上了折子。”
“哦?陈尚书已有月余未出府,今日有何要事上禀?”
真宗摇摇头“陈尚书是言其长子太祝淳不率教,多与非类游处,居常惟习武艺,愿黜为外州军校。”
“陛下,陈尚书长子陈淳为太常寺太祝已有多年,虽只是个九品小官,但主管祭祀之事也很重要,不过平日并不繁忙,陈淳本身才学平庸,并无长处,他能做到这个官,也都是因为陈尚书才门荫授官,再说,陈尚书从不徇私,按理讲,陈淳能有此官职就当知足,怎会突然上奏要自己的长子去外州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