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一十二章 请跳过 科普(1 / 2)

加入书签

胡琴,又称乡、稽(奚)琴。历史悠、形制朴。发柔美,色动听。可用于奏、合或为歌伴奏。行于辽、吉林、黑龙江省,尤吉林省边朝鲜自治州为盛行。流行于林省延朝鲜族治州。宋时期胡琴曾入朝鲜。朝鲜成编《乐轨范》(有1494年序)载:“……以黜花木(青皮)乌竹海弓马尾,用松轧之。用左手,轧用右,只奏乐”。

现代胡,全长60厘米。琴筒木竹制,半圆球和长筒两种。口蒙桐薄板。杆木制,琴头呈月状、饰,两置于琴上部右、与琴呈平行,轴顶旋葫芦形。张两条弦或钢弦。五定弦A、e,音 A—a1。远古代,原的汉人民,居住在方和西方的少民族统为胡,他们所的乐器、音乐以服饰等,也都冠胡字。《后汉书·五行志》中有:“灵帝好服、……胡箜篌、胡笛、舞,……”。汉熙《释》载:“批把本于胡中”之句,琶以出中,而胡琴。初四川洪大诗陈子昂,曾以千买一胡,即是琶,直唐宋之,对琵、忽雷弹弦乐,还称为胡琴。胡琴是国古代方、西方少数族所用器的统,近代作为胡类拉弦器的专。胡琴于唐代。在宋代乐理论陈旸于元1099年所的《乐》(卷二八)载有:“胡琴本乐也,于弦鼗形亦类,奚部好之乐。盖其,两弦以竹片之,至民间用。”据中所示,两弦轴装置方与今日胡相反,不用千。奚族南北朝称库莫,居住我国东地区的西拉木伦流域,末之时,一部分人西徙州(今北省怀县),称西奚,五代十时,东、西奚渐契丹人融合。陈旸所,胡琴为唐代年我国方西奚用的一乐器。是在古弹弦乐弦鼗的础上衍发展而的,其奏方法轧筝相,完全受到唐汉族轧的影响致,不之处是琴只有条琴弦,轧时竹不在弦上(外)面而处两弦之

2 历史沿编辑

琴在唐时期,是拉弦、又是弹乐器,种演奏法兼而之。与旸同一代的北文人欧修,在的《试闻胡琴》一诗写道:“胡琴本胡人乐,奚奴弹双泪落”。演奏法则是拨,没“用竹轧之”含意。另一首中有着为详尽记载:“奚人作便马上,弦以双绝清壮。高堂一风雪寒,坐客低为凄怆。深入洞抗如歌,众音疑此最多,可怜繁无断续,谁道丝不如竹。”这里然描写是两弦拨乐器琴。可,唐宋代,胡正处于弹弦乐向拉弦器过渡时期。

宋代的琴又称琴。宋高承公1080年撰辑《事物原》中:“杜赋序曰:秦末人长城之,弦鼗鼓之,以为琵之始。鼗如鼓小,有,长尺。然则弦于鼓而属之柄末,琵琶极仿佛,状今稽也。是康琴为鼗遗象矣。”此记述,稽琴在宋之时,仍靠弹琴弦来音,而是轧弦音的拉乐器。宋代陈靓《事广记》(卷八),则明地记载稽琴是弦乐器。文中说:“稽琴稽康所,故名琴。二,以竹轧之,声清亮。”把稽归于公3世纪稽康所,显然伪托古的一种会,这能是陈效其“咸造阮”之说吧。同是宋,又同记述稽,却记着两种同的演方法。充分说,宋代琴仍处由弹弦器向拉乐器的渡阶段。宋代晚,中国部边疆区已经始使用马尾作弓毛拉擦奏的器了。陕西榆石窟第窟的壁中,画一飞天马尾弓奏卷首、二轸、弦、圆形琴筒乐器。窟年代当西夏(公元1038年—1227年)时,即与原的宋相交错。在山西繁峙县山寺的幢(为“特赐广大师之”)上,有一线乐器图,一人盘腿而,手持尾弓拉。有关者认为,繁峙在代之前为蒙古辖,并大元为号,此幢为“元二十年十月日”建,即公1236年,也值宋代年。上两处之器图像,均与今之二胡妙维肖。这种用尾弓代竹片擦发音的器,是国北方期过着牧生活少数民的创造,它是拉乐器向发展的个里程。南宋时,胡类拉弦器开始上发展期。中大批制乐器用丝弦,始于南迁都临(今杭)之际,故丝弦“杭弦”之称。当时文的笔记、小说里不时提,在《绿窗新语》中的“彦游春春娘”事里,写有:“金彦与俞出城西游春,一庭院丽,乃太尉庄。贯酒坐子上,取二弦之,俞箫管合。”这“二弦”是与胡形制十相似的弦乐器。明代,琴类拉乐器随戏剧和艺的兴而有所进和发,演奏式也多多样。明嘉靖年(公1522年)尤求的《堂秋宴》画卷,就可看到一由胡琴、箫管和板三种器组成合奏形,图中绘的胡,是龙、卷颈、二弦、尾弓,且有了以固定长的千。这在旸《乐》中的琴图上没有的,但也保着胡琴较短琴、置轴向和拴方法。较南宋《绿窗新》中的弦有了大进步,与今日朝鲜族琴和我福建地流行的音二弦较为接。朝鲜乐家成编朝鲜籍《乐轨范》(1494年序)载有:“胡琴,黜檀花(刮青),或竹、海弓马尾,用松轧之。用左手,轧用右,只奏乐。”见,胡在明代传入朝。清代,胡琴用宫廷的尔喀部和庆隆中,而者还要使用四件琴演奏。据民间说,胡是经东人之手入牡丹镜泊湖带及东城等地。后来为朝鲜人民所爱的拉乐器。

3 制工艺编

胡琴制做工非常讲,历代制琴工均采用白山一的木质木纹均别好的楸木做动面板,用内径10厘米毛竹做筒,用丝做琴,用马和细竹做琴弓。后来过一代一代人实践和新,逐用梧桐代替刺木做振面板,钢丝代蚕丝做弦,演方法也了改进,由“抓奏法”为“手按弦法”,同时取了小琴的演手法,使其演奏果更佳。胡琴历悠久,本军国义侵略国时,族文化产遭到踏,胡艺术也中断。中国成以后,边朝鲜人民的琴生产演奏艺又逐渐复和发起来,多朝鲜术家在内外艺舞台上演的胡独奏,到中外士的热欢迎。,琴弦两头各定在琴和琴尾,在琴头弦枕。13根琴用码子柱,琴可以左移动,节音阶。伽倻琴有表演,是善表达民柔和情的民间器。因,伽倻弹唱是族人民闻乐见一种表形式。统的胡,形制汉族的音板胡为近似,但琴筒使用椰。它由筒、琴、弦轴、千斤、马、琴和琴弓部分组,全长80厘米~84厘。琴筒竹筒或料制成,多使用竹或花木、色制作,长筒形半球形种,上、下开有入琴杆方孔,前口蒙桐木薄为面,后口置窗或敞。琴杆称立竹,原多用长年限长、竹较多的斑竹制,以较的竹根位作为头,琴上端随节自然后弯曲,呈锥形向插入筒中。轴又称兜,为制圆锥,两个轴呈横字形插琴杆上,较粗轴顶部用于张。最初设千斤,只琴筒板正中琴马,两条较的丝弦。琴弓用制弓杆,两端系马尾为毛,夹两弦间奏;现的胡琴,琴筒多长筒形,仍使用竹筒制,琴杆为用花木或色制作,的上端弯月状前或向弯曲,个弦轴为从前平行插琴杆上,轴顶弦部位成葫芦,也有弦轴是后面平插入琴的。

北京中艺术研院音乐究所的国乐器物馆里,陈列着件来自林省延朝鲜族治州的琴。琴全长63厘米,筒为稍椭圆的筒形,一段带节的毛筒制作,筒长12.4厘、筒前纵径8.8厘米、横径9.5厘米,蒙以桐面板,后端敞,琴筒下开有入琴杆方孔,筒上的节正处琴杆与木面板中间部,在竹的中心有一个大的椭形通气,以使筒两端气流通、有利共。琴杆色木制,长度琴身全相同,圆形柱体,中较粗,端略细,琴头呈月形朝前口方弯曲,端无饰,琴杆上平行设两个色旋制的芦形弦,轴长12厘米,轴头部穿过琴,轴顶弦部位葫芦形,直径3.6厘米。琴杆中置有用弦拴制千斤,杆下端入琴筒孔中。筒面板央置木桥形琴,张两丝弦。弓用木弓杆,端系以色马尾成,弓59厘,手执弓柄部较为宽。琴身体髹以棕色油,只面和弓杆饰透明漆,还持着木的原色,木纹清可见。琴为50年代制,选料究,工细致,色优美,不愧为琴精品。已被载《中国器图鉴》大型画中。这博物馆珍藏着件朝鲜作的胡。琴身长73米,琴用带节竹制成,筒长13厘米,前口蒙桐木面,面径10厘米,筒后敞,竹节面板与杆之间,中央开圆孔作风口。杆色木,呈圆形,琴呈弯月朝后弯。张两粗丝弦,马尾弓69厘。这件琴,是1963朝鲜民主义人共和国乐代表访华时,赠送给国人民珍贵礼

4 演奏姿编辑

奏时采坐姿,琴筒置左腿上,左手持,常用指、中、无名和小指第一关弯曲处弦,右用五指弓或拇、食指、中指握、在两间拉奏。胡琴一采用五音程关定弦,定弦为A、e或c、g,域A—a1或c—c2,两个八。发音和、优,音色亮、动,接近族的中板胡。手按弦满手握,俗称弦或抓,少换位,有音、打、滑音演奏技。民间手演奏,习惯用千斤,用勾、弦转调。可用于奏、合或伴奏,是朝鲜民族乐中的主拉弦乐。擅长奏曲调缓的古乐曲或律欢快民间乐。较著的独奏有:《织谣》、《胡琴·散曲》、《渔夫》和《夫乐》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