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工开物 上篇 作咸》译文(1 / 2)

加入书签

【原

曰:天五气,生五味①。润下咸,王访箕子而闻其义②。口于味也,辛酸甘经年绝无恙③。独食盐戒旬日,则缚鸡匹④,怠恹然。岂非“一生水”⑤,而味为生生气之哉?四之中,服⑥而,为蔬谷,皆寂灭之⑦,而卤⑧则生以待。孰知其已然?

【注释】

①天五气,生五味:按中国代“五说”,方木,酸;南火,味;西方,味辛;北方水,味咸;央土,甘。见《尚书.范》及《礼记.令》。

②润下咸,王访箕子而闻其义:《尚.洪范》序云:王伐殷,既胜,箕子归京,访天道,子为陈地之大,叙述事,作《洪范》。《洪范》起首即五行,云:“曰润下,火曰炎,木曰直,金从革,曰稼穑。润下作,炎上苦,曲作酸,革作辛,稼穑作。”本即以《咸》命

年绝一恙:整不吃其之一味,对人身没有什影响。

④缚鸡匹:缚只鸡,捆匹牛还吃力。

⑤“一生水”:《汉.律历》:“以一生,地以生火,以三生,地以生金,以五生。”也五行说一套。

⑥五服:《尚书.禹贡》九州之,五百甸服,百里侯,五百绥服,百里要,五百荒服。为五服。

⑦为为谷,有寂灭乡:蔬五谷都生的地

卤:盐

文】

先生说:自然界五种气,于是相地产生五种味。水性下渗透具有咸这一事,周武王访问箕子才开始得了这道理。于人来,五味的辣、、甜、,长期少其中何一种人的身都没有大影响,唯独盐,十天不,人就像得了病一样精打采、软弱无,甚至只鸡也不住。岂不正说明首是因为“天一生”,即然界产了水,水中产的咸味是人生力的源吗?全各地,论是在郊、内,还是远的边,到处有不长菜和谷等庄稼不毛之,然而便在这地方,盐也能妙分布处以待们享用。有谁能道这是么个道呢?

文】

盐产最一,海、池、井、土、崖、砂石,分六种,而东夷叶①,西戎光明②不与焉。赤县之,海卤十之八,而其二井、池、土碱。假人力,或由天。总之,一经舟穷窘③,则造物付出④

释】

①东夷树:辽东数民族用的树盐。

②西戎光:西部数民族用的光盐。

③舟车穷:交通便的地

物:大然。应出:自产生。

【译文】

食盐种类很。大体可以分海盐、盐、井、土盐、崖盐和石盐等种,但东部少民族地出产的叶盐和西部少数族地区产的光盐还不括在其。在我的广阔员之中,海盐的量约占分之四,其余五之一是盐、池和土盐。这些食有的是人工提出来的,有的则天然生的。总,凡是交通运不便、地食盐以运到地方,自然都就地提出食盐备人之

文】

海水自咸质,滨地高名潮墩,下者名荡,地产盐。一海卤,传神而法则异。

一法:高堰地,潮波不者,地种盐。户各有画经界,不相侵。度诘①无雨,则今日广布稻麦稿灰及芦灰寸许地上,使平匀。明晨露冲腾,其下盐②勃发,日中晴,灰、一并扫淋煎。

一法:波浅被,不用压,候一过,日天晴,半日晒盐霜,趋扫起炼。

法:逼潮深地,先掘深,横架木,上席苇,铺沙于席上。潮灭顶过,卤由沙渗坑中,去沙、,以灯之,卤冲灯即,取卤煎炼。之功在霁,若雨连旬,则谓之荒。又场地面,有日晒然生霜马牙者,谓之大盐。不煎炼,起即食。海水顺飘来断,勾取炼,名盐。

淋煎法,掘坑二,一浅深。浅尺许,竹木架席于上,将扫来料(不有灰无,淋法同),于席上。四围隆作一堤形③,以海水淋,渗浅坑中。深者深八尺,浅坑所之汁,后入锅炼。

煎盐锅谓之“盆”,有两种度。其周阔数,径亦许。用者以铁成叶片,铁钉拴,其底如盂,四周高二寸,合缝处以卤汁塞,永隙漏。下列灶薪,多十二三,少者八眼,煎此盘。南海有竹为者,将竹编阔丈深,糊以灰④,于釜背。火燃釜,滚沸及成盐。亦名盐,然不铁叶镶之便也。凡煎卤即凝结,将皂角碎,和米糠二,卤沸时投入中搅和,盐即顷结成。皂角结,犹石之结腐

淮扬场,质重黑。其质轻而。以量之。淮者一升十两,广浙、芦者只六七两。凡蓬草不可常⑤,或年一至,或一月至。凡见水即,见风卤,见愈坚。收藏不用仓廪,盐性畏不畏湿,地下叠稿三寸,从卑湿伤。周以土砖隙,上茅草尺,百年故也。

【注释】

①度:推测。朝:第天。

②盐茅:像茅草样丛生。

③堤形:堤的样子。

④蜃:蛤蜊烧成的

期:长存放。

【译文】

海水身就具盐分这咸质。滨地势的地方做潮墩,地势低地方叫草荡,些地方能出产。同样用海盐,但制取盐所用方法却不相同。一种方是在海不能浸的岸边地上取,各户有自己地段和线,互侵占。计第二会天晴,于是就当天将寸多厚稻、麦稿灰及芦、茅草遍地撒、压紧使其平。第二早上,下湿气露气都重,灰已经结了盐茅。等到雾天晴,了中午可以将和盐一扫起来,拿去淋和煎炼。另一种法是,潮水浅的地方,不用撒,只等水过后,如果第天天晴,半天就晒出盐来,然赶快扫来,加煎炼。有一种法是在被海潮没的地预先挖一个深,上面架竹或棒,竹上铺苇,苇席铺沙。海潮盖淹过深时,卤便通过子渗入内,将子和苇撤去,灯向坑照一照,当卤气把灯冲的时候,就可以卤水出煎炼了。总之,功的关在于能天晴,果阴雨绵多日,盐被迫产,这叫做“荒”。江苏淮一带的场,人靠日光海水晒,这种过日晒自然凝的盐霜像马牙的,就做“大盐”,需要再煎炼,起来就以食用。此外,利用海中顺风来的海,人们起来熬而制出盐叫做“蓬盐”。

盐的洗和煎的方法挖一浅深两个。浅的深约一左右,面架上或木,上面铺席,将起来的料(不是有灰还是无的,淋的方法是一样),铺席子上,四周得高些,做成堤形,中用海水灌,盐水便可渗到浅之中;的坑约到八尺,接受坑淋灌的盐水,然后倒锅里煎

的锅古候叫做“牢盆”,这种牢的周长好几丈,直径也一丈多,只有两规格和制。其一种是铁做的,把铁锤成叶片,再用铁铆合,的底部盂那样,盆深一尺二,接口经过卤结晶后塞住,不会再了。牢下面砌烧柴,眼多的有十二个,灶少的也七八个,用柴火时烧煮个锅。海地区有另外种制法,那是用篾编成个锅围,锅围直径约丈、深一尺。锅围上上蛤蜊并衔接锅的边。锅下火到使水沸腾,一直到渐结成。这种也叫做“盐盆”,但总的说不如铁片做的锅那方便省。煎炼卤汁的候,如没有即凝结,以将皂舂碎掺小米糠起投入腾的卤里搅拌匀,盐便会很地结晶盐粒。入皂角使盐凝,就好做豆腐使用石一样。

江苏淮一带出的盐,重又黑,其他地出产的则是又又白。重量上较,淮盐场的,一升约十两,而广东、浙江、芦盐场盐就只六七两。蓬草的来源太可靠,蓬草有好几年一次,有时一月就来几次,此不能常指望

到水后会溶解,遇到风就会流卤,碰火却愈坚硬。藏盐不用仓库。盐的特是怕风但不怕湿,只在地上三寸来的稻草,任凭势低湿没有什妨害的。如果周再用砖上,缝用泥封上,上盖上一多厚的草,这即使放一百年不会发变质。

池盐

【原文】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