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黄永辉是全市第一个向新冠防疫和抗役工作捐助物资的第一人,也是最大的一个企业家。
除了提供部分医护人员的饮食以外,还接着捐助了大量的防疫物资。
李荣友接到医院的指令,安排人员去搬运防疫物资。
二十万只医用外科口罩和一次性口罩,一千套医用外科防护服,这是黄永辉给医院无偿捐赠的用于防疫抗役的物资,这些物资是目前医院急切需要的。
李荣友安排搬运工人卸下这些物资的时候,也接到了黄永辉直接打来的电话。
黄永辉也给为医院服务的物业公司捐助了成吨的消毒和清洁物资,包括医用酒精、消毒剂、洗涤剂、洗衣粉,除了这些,黄永辉还额外捐助了几百箱的牛奶给物业的一线员工。
李荣友不知道黄永辉捐助这些物资要花多少钱,但他心里比谁都明白,黄董捐助物业的这些物资,很多是出于对医院物业服务的支持,而更多的是出于对自己的支持。
还有,就是对他的认可和招揽。
黄克个人捐助了十万元人民币给医院,这是他的个人行为。
赵俊捐助了五万块钱的防疫物资给医院,主要是一次性口罩和消毒物资,医院按照需求,分拨给了物业项目部。
物业公司老板邹总向市立医院捐助了五万块钱的防疫物资。
李荣友以个人名义向医院捐助了两万块钱的一次性口罩。
薛梅组织了一次项目部的捐助活动,管理人员和部分员工捐助了大约两万块钱的钱款用于购买口罩和防护服给医院。
社会各界都在随后的几天陆续捐助了大量的防疫抗役物资给到医院的手上。
一股空前的正能量弥漫在医院的每个角落。
二
马玲要来捐一千块钱,李荣友确实有些意外。
本就贫困的生活,还有外债的压力,让这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在花甲之年还要出来打工,一千块钱,可能在别人眼中不算什么,在她看来,那就是一个月的全家伙食费。
这样的人,面对疫情,还要捐款,李荣友的眼睛有些湿润。
他不能拒绝马玲的义举,因为他不想伤害一颗善良的心。
满曼在做好登记工作后,马玲准备离开,薛梅拉住了她。
“阿姨,先歇一歇。”
“不了,还有不少事没有干完。”马玲这样回答薛梅。
“你什么时候都有事,我就没看见你闲过。”薛梅按住了马玲,让她在办公室坐下。
满曼倒来一杯水,递给马玲。
“阿姨,你这些钱应该给张叔多买些好一点的酒,平时就不要让他再喝那种几块钱一瓶的酒了。”薛梅这样对马玲说,有些埋怨的口味,毕竟马玲的捐款让所有人都心疼,薛梅更心疼。
薛梅口中的张叔是马玲的老伴。
“酒好酒坏一样喝,喝他肚子里还不如我捐给国家。”马玲说。
“阿姨你可是不富裕啊,少捐一点也可以的。”满曼也是在埋怨马玲。
“那不行,国家是大家,我们是小家,国家有困难了,我们小家就要顾着大家。”
没有什么高尚的言辞,而这些显见的道理就更突出了马玲的质朴。
上世纪的一个叫做‘北岛’的诗人这样说过: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在现今,无论是在什么城市,还是什么乡村,看遍中国,满地的都是高尚者。
如马玲、如黄永辉、如黄克、如赵俊、如李荣友等等等等。
三
马玲捐款一千块钱的第二天,王丽华阿姨也来捐款了,不仅是一次捐出了一万块钱,而且还教导孙子,让孙子捐出了一千块钱的压岁钱。
不仅是物业项目部轰动了,医院也轰动了,社会上也被轰动了。
一个普通的保洁员工,面对疫情,一次性捐款一万块钱,这绝对是一个新闻。
市电视台就专门为了这件事来医院进行采访。
没有人上前抢镜头,因为这个荣誉只能属于王丽华阿姨。
“我是一个退休教师,每个月有固定的退休工资,来医院干这份保洁工作是自己闲不住。我教了一辈子书,都在教育后代,要爱国爱家,要为国家多做贡献,现在国家有难了,我就要以身作则,以一个退休教师的觉悟帮助国家的防疫抗役工作,捐钱是我最好的表达方式。”
“在过去,我一向都对我过去的学生们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所有人都要有一颗匹夫之心。”
“多一个人多出一份力,就多了一次支持,多一次的支持就是多一次的力量。”
“我们齐心协力,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我相信我们国家的抗役防疫工作一定能取得最后的胜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