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眼张见我如此执拗也不好推脱,只得请我动筷子,随后边吃边讲。
接下来是鬼眼张口中关于设计图的故事,由于年代久远其真实性以不可考究。
故事发生在民国时期,那时候已废除州府,在我老家设乐山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而在乐山罗城古镇位置边陲,明清时期一直作为军事要地,是屯兵治夷的“军事铺”所以也被称为“罗城铺”。
古镇往东通向重庆等地的明器交易圈子,与长沙土夫子一派来往甚密。而往南经过邵通就可以到达韩家管辖的云南商圈。
正是因为王家的存在以及这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那个制度更替,社会动荡的时期,罗城古镇得以形成一个独立的小型商圈,南来北往各路盗商人士与倒斗之人皆汇聚于此。
那时我爷爷大概才十七八岁,四川盗商帮主还是我的曾祖父,王万鑫。
民国的动荡时期带给倒斗界的影响有利有弊,利是因为许多曾经不敢动手的大斗,在这种鱼龙混杂的年代谁都可以乘乱下去捞一笔,半年做一票,一票吃三年,不少人乘着这个时期发了一笔横财。
而这弊,则是出在负责明器交易的盗商界,民国年间地方势力割据,特别是巴蜀地区山头上盘踞了许多绿林土匪,这些匪头子结成一团又称作“股匪”,为非作歹,烧杀抢掠,甚至划地自封为“土皇帝”,一直到解放后的剿匪作战才将这些邪魔歪道给彻底铲除,还了天下太平。
股匪在各个商道私设关卡,征收护商、印花、查验等税款,而商道又分为明道,暗道。
倒斗之人管这暗道叫“水沟”,是专司明器交易的商道,盗商不走寻常大道,专走山间小路。
要说民国之前也并不是没有这些所谓的“土皇帝”,不过那时候都碍不着王家,主要原因则是因为挡了王家的商道,也意味着拦了卸岭盗众的财路,卸岭一派人数众多,一呼万应,可对于这生意场上的门道是万万不及盗商一派,迫于卸岭群盗的压力,山头上那些小匪小盗那是根本不敢动王家商队一根毫毛。
可事情坏就坏在民国时候卸岭一派出了一件大事儿,卸岭魁首陈总把头竟在云南失踪,只听闻是号集盗众去倒那传说中的献王墓,可这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顿时间卸岭一派群龙无首,宛若无头苍蝇一般,树倒猢狲散,墙倒众人推。象征着魁首之位的“小神锋”也跟着陈总把头一同人间蒸发,卸岭一派为了争夺魁首之位爆发了激烈的斗争。
最终只落得群盗尽散,各自归落自家山头,割据一方当起了散兵游勇,暗道“水沟”也因为失去了卸岭一派的保护而被股匪控制,盗商一派也不敢再走山上的“水沟”。
“水沟”走不通就只好走大道,可明器交易自古以来就是见不得光的买卖,多一双眼睛就少一分银钱,一个商道走下来就什么油水也不剩了。
王氏盗商自是不愿意吃这个哑巴亏,正所谓“枪杆子里面出政权”,商道也离不来这个道理。山头股匪自是人多势众且个个雕心雁爪,可大多也只是有勇无谋的鼠辈,人再多也都是肉长的,火枪火炮打在身上就不信不给让出一条路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