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刚在淮水北岸厉兵秣马,南岸的袁术军却明显松懈了下来。
辕门射戟事件后,袁术和吕布两人关系紧张。
但是,吴景非但没有在淮河一线补充兵力,反而还撤走了不少士兵。
面对袁术军的退让,魏刚却得寸进尺,加大了侦察力度。
一些胆大的斥候甚至泅水渡河,打探袁术军虚实。
做好战争准备的同时,魏刚没有忘记陈矫。
他虽然回到了北岸,但没有和陈矫断开联系。
陈矫给了魏刚两个印象,正直和坚定。
才能可以通过后天学习,品德却是很难后天改变的。
陈氏在射阳是一个大族,得到陈矫的支持,有助于吕布军在广陵的统治。
魏刚经常给陈矫写信,由于不懂得繁体字,所有信件都是魏刚口述,戴干写成的。
戴干和陈矫两人的关系越来越好,戴干也成为了魏刚和陈矫两人之间的联络人。
刚开始的时候,魏刚还需要派人掩护戴干渡河,后来,戴干摸清了袁术军的布防重点和巡防规律,可以自行渡河了。
当然,除了要求戴干送信,打探陈矫的心意,魏刚也给了戴干其他命令,要求对方打听广陵郡的一切情报,不放过任何的机会。
戴干又一次完成任务,回到了魏刚身边,魏刚:“子通,你辛苦了,这次和季弼又谈了什么?”
戴干笑了笑,“季弼不是对咱们的屯田政策感兴趣么,这次南下之前,我特地去屯田区考察过,和高将军进行过谈话。”
“我跟季弼讲起海西的新情况,也解释过一些屯田政策。”
戴干补充了一句,“季弼对咱们的政策很感兴趣,甚至还跟我彻夜长谈过。”
“我觉得,他有心加入将军,但是,顾及到家中老母亲,所以不好开口。”
魏刚也觉得,陈矫并非不愿意加入自己,而是有所顾虑。
其实,母亲的事情倒也好办,只要吕布军能够收复射阳,魏刚觉得,陈矫肯定愿意帮助自己。
陈矫的事情倒是不急,按照惯例,魏刚顺便问起了袁术的动向。
魏刚:“斥候跟我说,袁术军的守备明显松懈了,子通,你的看法如何,咱们有机会南下吗?”
戴干微微皱眉,“我觉得,咱们完全可以南下出击,我没有去过淮阴前线,但是,我路过了淮安,守城的兵力似乎少了很多。”
魏刚陷入沉思,兵力不可能无缘无故减少,尤其是吕布军和袁术军矛盾激化的情况下。
按照常理,袁术不仅不应该撤兵,反而应该往前线增兵。
广陵郡的兵力调动,很有可能受到了其他地方的影响。
要么是孙策,要么是曹操,要么,这两个方向都出现了问题。
魏刚:“你南下的时候,有没有听到豫州的消息?”
戴干满不在乎,“袁术称帝了。”
魏刚愣住了,这个消息很重要,戴干应该在一开始就告诉自己。
为了避免听错,魏刚再次确认了戴干的说法。
汉末群雄里,比袁术有能力的有很多,但是,不论是曹操,还是袁绍,都没有迈出那实质性的一步。
并不是说那些群雄真的就忠于汉室,篡汉的代价太严重了。
袁术既然要享受帝王的荣光,那他必然得接受反汉带来的后果。
魏刚判断,袁术很有可能把兵力收缩回寿春,防备并且剿灭豫州的叛乱。
魏刚感觉自己的手兴奋的发抖,“有把握吗?”
戴干摇了摇头,“只是传闻,另外,还有种说法,孙策起兵反抗袁术,袁术正在集中兵力,准备派人讨伐孙策。”
说完这些,戴干补充了一句,“这个传言也没有得到证实。”
无论这两个情报是真还是假,戴干都应该在第一时间告诉自己。
魏刚陷入沉思,一切的消息似乎都说的通。
如果袁术真的登基称帝,短时间内必然无暇顾虑北方的战况,现在是最好的出兵时机。
如果袁术想要讨伐孙策,那他同样没有两线开战的能力,这时候也最适合夺取广陵。
一旦进军淮水以南,那就等于向袁术开战了,按道理来说,魏刚应该向吕布请示。
但是,信使从海西出发前往下邳,再从下邳带回吕布的命令,那时候,战机就错过了。
魏刚和吕布打交道的时间不长,但他知道吕布的性格。
如果自己真的夺取了广陵,吕布不仅不会责怪自己擅作主张,或许还会嘉奖自己。
魏刚同样没有向高顺请示。
虽说高顺平时由着魏刚的性子折腾,但是,高顺本质上是一名谨慎的将军,他不会打没有把握的仗。
而且,高顺忠于吕布,很有可能会派人向吕布做请示。
如果袁术真的称帝了,确切的消息就在这几天内会到达海西,但是,魏刚一刻都不想等了。
他召集将士们,下达作战命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