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晚上,陈柯回了官厅。
孙兴成他们同样完成了走访,回来一起做工作总结。
于是昨天刚刚坐过堂会的大小官吏,今天又被请到了衙门正堂。
而且除了他们,各官坊的郎官也被叫了过来,大堂下坐满了人。
好在有电灯,晚上开会倒也方便。
明亮的灯泡将大堂照得很通透,这让今天才看到电灯的官吏又是一阵阵惊异。
但陈柯刚刚到任第二天,居然又叫晚会,也让不少人心有惶惶。唯恐是出了什么事。
“郡主,这是铁器铺按您的要求打造,请郡主检视。”
堂下,钟老三拿过一封油纸包,上前呈到了主案上。
陈柯打开油纸包,里面是一堆螺丝钉。他旁边的纸包里,是一堆木质的螺丝帽。
之后他取出一个螺钉和螺帽,安上去慢慢拧动。但在意料之中的,它们并不能拧到一起。
于是陈柯又换了一对,重新再试。结果还是拧不到一起。
因为大堂里光线通透,木器坊的郎官似乎也看明白了什么。不等陈柯发话,他就主动离座,跪到了堂前。
“郡主,是卑职失职,请郡主开恩!”
陈柯一阵无语:“我说什么了吗?”
原本心里没气。但面前的人如此低声下气,倒是让人习惯性的想发发脾气。
陈柯差点就要把手里的东西扔下堂,好在这个惯性很快被克制住。
人的脾气就是被惯出来的。
要知道,这螺丝钉可是孙兴成他们负责督办的。要是这么一起扔,就连他们的面子也一起扫了。
“老钟,你拿下去给他们一起看看。”
让钟老三上堂,取了这两包东西,让那些郎官一起看。
陈柯说道:“这件事情不怪任何人,因为木匠和铁匠以前配合较少,要把公差统一起来不是容易的事。这就像一个国家,度量不可能完全一样。”
听了这话,木坊的郎官才松了一口气,连声道:“谢郡主开恩!”钟老三也将他扶了起来。
听陈柯继续说道:“所以今天第一件事,我要告诉在座的诸位工匠们,还有官员们,标准公差的重要性。我们不论是做事,还是做人,在政令下必须要做到一致。就像今天陶大人和我说了一个抬石头的道理,公差达到标准,哪怕没有在一起当差,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也会精准,就能团结出力量,把石头抬起来!如果公差达不到标准,哪怕在一起当差,那也是一盘散沙。希望大家能够领悟这个方略,以后向它靠拢,包括我在内。”
众官员大都是读书明事的人,自然一点就透,纷纷拱手道:“下官明白了。”
陶厅判心中也是一阵感慨。
标准公差这个概念大家都是刚听说。但陈柯却把陶厅判也说进了决策者中,在无形中抬高了他的威望。
孙兴成心里同样有些感慨。
因为现在还没有标准公差的理念,让他做这么一堆螺钉螺帽,肯定也是拧不上去。这是借别人的错提醒他该做的事。
但钟老三经常与陈柯玩笑,孙兴成和陈柯就得互相尊重,郎官是云贵的官。
陈柯对待大家的方式有别,这似乎并不符合标准公差的理念。
“上差的话,不能全信。知道她要什么,把事情做好就行。”一些思路活络的官员很快就明白了过来。
不过偏偏就有那种思路不活络的人,突然嘀咕了一句:“这明明就是木套子和铁钉子,跟抬石头有什么关系?”
他的声音不大,但衙堂上比较安静,大家都听到了。
陈柯一下愣住了,其他官员也愣住了。
之后钟老三手上的一根螺丝滑了下来,掉在了青石板地面上。
叮!……
陈柯咳嗽了一声,说道:“胡大人,田间今日的走访如何?”
胡逸之也拱手道:“还算顺利。今天走访了四处坝子,考察地貌土质,也相约了当地的田主士绅。明日老臣便能把稻种和肥料开始传授给他们。”
胡逸之说着,也感慨陈柯果然长大了,这些年肯定经受了许多历练。对于那种脑筋有问题的人,可以选择性无视。
之后,胡逸之大致汇报了一下走访事宜。陆高轩也汇报了学校的兴办事宜。加上大大小小一些事务,这个会足足开了大半个时辰。
散会后,下辖官员不禁又是议论纷纷。对于这位郡主的勤政,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忧。
陶厅判他们这些人自然是欢喜。上差勤政,他们也能多做些实事。政绩好,才能有前程。
忧的人自然是不愿意做事的人。
原本以为郡主只是来享受生活的,好吃好住供起来,大家都轻松愉快。反正上供的钱也是从老百姓那里来的。
结果王府派来的,居然是个做事的贝子,而且比陶潜还要能搞事。这就不太好办了。
“以后不会每天都开会吧?”
“看这架势,就算不每天开会,隔三岔五的也少不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