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铁器铺后,陈柯走到“芒町”这片坝子口。见胡逸之,李西华等人已经带着人在这里迎候。
按照规划,陈柯下午要查访农务。
“郡主,您身体受得了吗?”
旁边那位姓卢的官员看着陈柯风尘仆仆的样子,有些担忧的问了一句。
毕竟陈柯的外表太柔弱了,一般人看不出他的底细。
他只笑道:“放心,忙完这一阵,就能轻松一些了。诸位也要辛苦一点,不要埋怨我才是。”
“奴才不敢。”官员连忙应了一句。
很快,大家出了坝子,重新又走进了羊肠小道。
陈柯,胡逸之和李西华都身负上乘武功,就算是爬山越岭也是如履平地。
但这个官员就不行了,他的身材矮胖,腿脚还有些不灵光,边走边重重的喘气。
反而跟在后面的那些地主,豪绅,倒是走得轻快。显示出不错的体力。
“果然是种地的人,哪怕没有修行过武功,筋骨也挺结实。”陈柯暗暗赞叹了一句。
古代地主并非不劳动。
相反,他们比普通农民更能吃苦。开荒垦地,节衣缩食,几代人才能积攒下一点家业。
这些人还有个称号,叫做“田秀才”,相当于官坊里的郎官。官府依靠这些内行人管理农民,不然根本忙不过来。
这一次的路程更是远了许多,足足走了四十余里地,方才来到一片坝子。
陈柯看时,这个坝比刚才的芒町要大一些,大概有十数里方圆,也规整许多。放眼望去,已经有农民在这里翻地。
显然,这里的土质适合农耕。
云南地质复杂。滇东地区是晚二叠纪地质,滇中是晚三叠记地质,滇西则是晚第三纪盆地。
所以腾越这地方,断层很多。可能前一个坝子下面是煤,旁边的坝子下面却是土,也有可能是溶洞。
不多时,陈柯一行人已经走到了坝子里。脚下已经是一条不宽的田梗。
这里就没有芒町那么热闹了,只是在农田外零星的有些房舍。除了房舍之外有一些隐约的细小土路,能够行走在坝子间的就是田梗。
为了能多种些地,坝子旁边的平坡上也开垦了不少梯田。这也是西南常见的风景。
陈柯他们也自觉的走在田梗上,不会踏坏土地。在农业时代,踩踏田亩可是重罪。
边穿过农田,陈柯边打量着在田间劳作的农民。
除了耕土翻地之外,也有人挖了坑,在用砖石水泥修造沼气池了。
胡逸之也指和一处民房边,那里有正在修筑的小石拱。
说道:“郡主,老臣已经教他们修建沼气池,发酵肥料。加上云南气候温暖,再过不久就能开始春耕。”
陈柯说道:“现在天气还没有转暖。如果沼气发酵慢,可以在旁边用火灶加热,但一定要注意安全。胡伯伯应该知道,这种东西很容易爆炸的。”
胡逸之点了点头:“老臣明白。”
陈柯又观察了一下周围的地貌,叮嘱道:“虽然云贵耕地稀少,但开辟梯田也需要注意。坡度过陡的山,以后尽量不要开辟。不然发生危险,那可是要出人命的。”
胡逸之说道:“这个不难。只要粮食能够增产,对土地的开垦就能逐步放缓。”
对于农务,陈柯肯定不如在场的人内行。有胡逸之在,他只用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一些科学的理念就行。
比如不适宜开辟田地的山坡,可以种植番薯,土豆,花生这样的杂粮。或者种茶,玉米,蓖麻等农副产品。
在明末,辣椒已经传进了中国。
它能掩盖肉食中的腥味,从而让许多下水都能变成可口的美味。增加副食的摄取种类。
为了发展农务,这里以后肯定也要兴修水库,开渠灌田。不过要等到孙兴成他们有了足够的经验,再调人过来了。
一直走到这片坝子的尽头,众人便来到一处小庄院前。胡逸之介绍道:“郡主,这就是李乡绅的府上了。”
“哦,好雅致的庄子。”
陈柯抬头看了这片庄院一眼。见它依山傍水,门庭错落,主房是一座带花亭的五进四合院。
这的确有几分乡下土财主的气势。
旁边的一名中年男子连忙拱手道:“让郡主见笑。”
陈柯笑道:“既然来了,咱们就进去逛逛。不过现在不是饭点,喝杯茶就行,我们主要是察访,不要打扰庄子里的人。”
男子连忙说道:“郡主客气了,请!诸位大人请!”说完之后亲自上前推开门,亲自迎接众人进去。
陈柯果然只吃了一口茶,表示礼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