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7月16日被推荐到新浪草根名博首页原创栏目。感谢新浪草根名博!
(游记散文)宏村,叠加的记忆
《七绝》题头诗
画里宏村尽兴游,桃源美景意难收。
烟溪翠柳南湖秀,重彩难描古镇秋。
---文/轻吟细语
6月末,我终于如愿去了常在心里起伏的梦想之地:安徽宏村。
那天,离宏村越来越近了,心里有说不出的激动。还在车上就远远就望见村前那两棵巨大的古树。一棵枫杨树,一棵银杏树,相传树龄在500年以上,后来才知道人们称之为红白古树。
下车驻足眺望,目光一下就穿透了宏村神秘的身影,直觉告诉我这个世外桃源的古村落是一个迷人的人间仙境。背倚黄山余脉羊栈岭、雷岗山的宏村,整个笼罩在云蒸霞蔚里。景色时隐时现,浓如泼墨,淡如细描,恰似一幅山水长卷,难怪被誉为“中国画里的乡村”。
城市的喧哗悄然淡去,一切都静了下来。青草、野花、树叶的气味,夹杂在空气里,无拘无束地交织着,随着馨风丝丝缕缕地漫漫弥散。闭上眼睛深深一吸,那似曾相识的味道,沁人心脾。
我小心翼翼地走在“牛肚”弯曲的青石板路上,生怕履步声惊扰了宁静。一会又忍不住下意识地用力跺了跺这古老的青石板,立刻震起了深藏的记忆。
南湖双溪映碧的动人景象,勾起我内心深处最柔软的思念。我分明闻到你那富于魅力的体香,水中矫健的身影清晰可见……抬头寻找却眼前空茫,渴盼的心有点失落,暗想在这古老的宏村可否寻见你的踪影?
日当正午,天上的白云静静地飘在南湖水面,青荷悠悠地浮在水面的云中。远峰近宅随意跌落水中,浮光倒影水天一色,明丽的南湖更显得幽深静雅。
娇媚的柳努力地把身姿垂下,那种探入水面的欲望,流畅成极美的意趣。蝴蝶飞舞,蜻蜓轻点水面,泛起微波碎了湖面的宁静。忽然想起古诗“无边细雨湿春泥,隔雾时闻小鸟啼;杨柳含颦桃带笑,一边吟过画桥西”醉眼朦胧的我竟然喃喃地吟颂起来……
顺着小拱桥,拾阶而下。两旁的翠荷不时向我招手,似乎想向我诉说些什么。也许,漫长的岁月,即便是简单的心事,也会垒成泰山一样沉重。停下来听听荷的细诉吧……
可越想停,脚步就越停不下来,耳边传来更遥远的声音,那是时光的呼唤,急促、沧桑而暗哑。
我的心微微一颤,不得不带着歉意道别凄美的荷,顺着幽深的曲道,继续往前走。或许世事本身就是不能尽善尽美。谁能左右尘世因缘?往往只能留下无奈与惆怅。
穿梭在九曲十弯天人合一的牛肠水圳,静谧的山村清凉而充满迷人的动感,正是“浣汲未防溪路远,家家门前有清泉”。据说这里的祖先曾立下规矩,每天早上8点之前,为饮用之水,过了8点之后,才能在这里洗涤。而牛肠的水位,无论晴雨,总保持略低于桥下,不多不少,十分神奇。
水至柔,柔肠百结,痴情弥漫。水至善,上善若水,惠利万物。水透着曾经的苍凉,岁月把生活的沉重挂在了眉尖。抬头仰望苍穹,怎样才能向苍天补白?失去的渐渐凝成一层又一层的忧郁,生命还有多少倚望,让双眉飞扬?或许太多的沧桑,无力的手已握不住生活的重量。
踏着感慨的脚步,只听见流水低吟却看不见流水源头。走过弯曲的木桥,桥边屋檐上高高挂着大红灯笼。在超脱的宁静中,有种仙境的幻象,我听见了自己的喘息声,幽谧在静静地流淌,这静让我忽然感到短暂的晕厥。
处在“牛胃”的月沼,常年碧水如镜,四周青石铺展,粉墙青瓦整齐有序,蓝天白云悠悠地浮在水面。这里老人祥和地闲聊,妇女们浣纱洗帕,顽童在嬉戏玩耍。眼前呈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般的逍遥和恬淡。宁静安逸的意境深深地把我陶醉,在此我邂逅了心灵中最美的感动……
从塔川放眼望去,盛夏远山层叠绿翠,人迹沓至流水汩汩,小楼亭阁柳青荷香,目光所及处处野趣盎然,洋溢着一种无需任何雕琢的古朴之美。
再从不同视角端详着宏村,不得不惊叹,时间在这里用韧性凝固成天地间永恒的纯净和纯朴。在这我找到了本真,心灵的触角真切地触到了宏村,这里的一山一水。这不是在凡尘俗世,而是在祥云逍遥无私无欲的九天之外。面对这样一种情境,我想,只有诗才能附合。
不知不觉到了承志堂。承志堂气势恢宏,堪称建筑中的佳作,其“三雕”精湛,富丽堂皇,连来自故宫博物院的专家也不免为之击节赞叹。承志堂建于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是清末大盐商汪定贵住宅,一幢保存完整的大型民居建筑,这里深藏着古徽州文化深刻的内涵,素有“民间故宫”之称。
秀丽的南湖书院建于明末,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依湖六院合并重建,取名南湖书院。很多书院都依山而建,而南湖书院却偏偏傍水而立。书院里那幅精彩的对联:“迎门饮湖绿,一溅涟漪文境活;倚窗眺山峦,万松深处讲堂皇开。”生动地把书院特色跃然而上。
树人堂建于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是房主汪升九十五代孙汪森强的私人收藏馆。为了弘扬徽州的历史文化,主人收集了明清民间时期老作坊机械,石制器具、徽州版画、民俗用品、徽商书信用具、宏村族谱等。树人堂还收藏有宏村人的徽商遗踪,这一切再现了当年徽州社会生活的侧面,因此被称为民艺收藏馆。可见“百业须精,儿孙当教”的树人堂,蓄义深远。
宏村完好保存的明清民居有140余幢,万村明祠“爱敬堂”、桃园居等等这些古色古香的建筑均建于明清年代,是闻名遐迩的雉山木雕楼,徽派建筑的典型代表。看那些精致的圆形门,还有那雕刻精美的窗棂和栏杆,每一个细节都在诉说一个悠久的历史故事。眼前恍如时光倒流,古朴的韵味浓重地迎面扑来,呼吸得到,触摸得到。那种震慑,那种迷醉,我怎会只带走她的图影?
然而,穿过岁月尘埃的宏村,不知经历了多少风雨?面对宏村,又怎是一个喜欢而已?也许我该履着唐风宋月,琴剑诗酒,牵着明清年代的情怀,一路迤逦而来……
忽然,感到生命的这几十年是那么渺小。思绪无法飞越那千古的梦回!
一阵骤雨初歇,烟雨迟暮,雷岗夕照中潮湿的空气添了一层神秘色彩。满泻的激情涨红了所有的岁月,摇摇欲坠的夕阳,将辉煌的沉思涂抹在生命的天空。掩没了大地,掩没了星星,掩没了湿润的眼睛……
沉醉的我停下来,望着湖水把阳光绽开一道长长的光芒,那种圣洁透过眼眸直穿心灵。我终于发现,面对人间至美,最大的欲望不是占有,而是永远守在她的身旁。我产生了一种幻想,就在这驻足,闲看花开花落,漫随云卷云舒,风起时感悟她的飘逸,云飞处感受她的洒脱。让心灵虔诚无比地归隐在神秘的古朴中,从此过着理想的田园生活。
上灯时分,留宿宏村的居善堂,居善堂处于宏村牛形结构的牛肠,建于清咸丰十年(1860年),一条四季长流的山泉从居善堂门口流过。宅内雕花古楼,水榭花园,古朴典雅,还有假山亭台、花园鱼池,古韵浓郁,住在这仿佛置身明清的江南。
入夜,露华冷,清风盈,孤单细诉鸟轻鸣。颦雨恨烟低吟去,唏嘘泪滴溅幽情。
窗外,一木门,两台阶,小桥流水晚芳天,半庭香雾谁来掩?寒星月影愁绪添。
奔走了一天,疲惫的身子慵懒地依傍在雅致的木楼窗前,脑海里叠印着宏村的一幕幕记忆。在那美妙的山山水水间,又挥之不去地叠加着你的身影。百转千回,禁不住一声轻叹:到底人间有多少流辉拢烟?又有多少红尘相思因缘?夜,笼罩着一层浓浓的云雾,悄悄地把月影遮住了……
红烛滴尽芳心空,梦枕惊回相思浓。染尽宏村山水赋,挥袖迎来天边红。
岁月沉浮如梦中,何时天涯两心同。跋涉履步只影瘦,浅吟轻唱韵几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