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樉看完了外公郭子兴留给他的绝笔信,不由泪如雨下。
“外公……”
“走好。”
扑通一声,朱樉跪地三叩九拜,为外公送行。
“是谁?”
“到底是谁害了我外公?”
良久后,朱樉站起身,再次拉着郭三质问起来。
郭三哭泣着摇头道:“大帅是因伤病逝的。”
“大军现在如何?”
听闻外公死于病症,总算让朱樉难过的心情好转一些。
逝者已逝,活着的人,特别是还有外公留下的十万红巾军,是朱樉现在最为紧迫之事。
“回禀少帅,我军现驻守在襄阳。”
“襄阳一带,如今皆在我军控制之下。”
一路上,往襄阳赶去,郭三便大致将红巾军的现状一一告知给朱樉。
总而言之,十万红巾军几乎控制了半个荆州地北。
“我外公为什么不把你们交给我父亲?”朱樉满心疑惑的问道。
郭三沉默良久后才回答道:“大帅与朱将军有矛盾。”
“算了。”
朱樉自然明白,这郭三是言不由衷。
只是,谁让这是他们的家事!
就连清官都难断家务事,何况是一个外人。
为此,朱樉转移话题,问道:“外公让我继位,下面的将领们不会反对?”
郭三非常肯定的抬头挺胸,满是自信的说道:“不会。”
“所有将领,都是跟随大帅的老人,少帅无须怀疑忠诚。”
朱樉点着头,也是!
古代人的诺言,可靠。
当然,这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花开百样红。
和郭三说的一样。
当朱樉到达襄阳,继承大帅之位的时候,上百位将领没有一人反对,全力拥护。
详细了解了红巾军,以及周边的元朝势力和其他起义军的情况后,朱樉做出了计划,制定了目标。
固守现有的地盘,发展。
破坏容易建设难。
这在以后明朝建立,也是需要面对的情况。
如今,朱樉提前进入发展阶段自无不可。
只是,将领们一至认为,守护的力量应该加强。
要不然,就是为别人做嫁衣。
于是,朱樉难犯众怒,大手一挥,扩军。
好在荆州历来都是鱼米之乡。
在红巾军控制以后,农业生产并没有遭受大的破坏。
其粮食产能,不仅能自给自足,还有多余的流向四方。
朱樉继任红巾军大帅后,消息传的很快。
徐州的小明王,在收到消息后,立马派人送来公文,承认朱樉大帅的合法性。
身居应天府的朱元璋,收到消息后,却是辗转反正难以入眠。
同床共枕的马氏见此,不由轻声开口道:“想樉儿?”
朱元璋嗯了一声,回道:“他太年轻了。”
马氏接口道:“父亲既然让樉儿主持红巾军,想必早做了安排。”
一说起郭子兴,朱元璋突然问道:“我错了吗?”
马氏将头靠在朱元璋的胸口上,轻声回答:“是非对错,如今评价却是太早了。”
“我打算让标儿去帮助樉儿,他们两兄弟在一起,我这个做母亲的,多少能放心。”
“毕竟,标儿跟随你这些年南征北战,多少学了一些本事。”
“樉儿,却是被父亲安排去了学武艺,恐怕只有匹夫之勇。”
马氏,对于老二朱樉是不看好,直言不讳说朱樉将是匹夫。
也是,在这个年代里,父母亲可是不会在意儿子们有何想法。
当然,朱元璋夫妇却忽视了,既然是匹夫之勇,却不曾想到,匹夫一怒,鲜血满布。
“也好。”
“相信有标儿相助,他们兄弟俩稳定荆州应该问题不大。”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