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对于陈友谅的转身离去,有些诧异。
自己这个老对手转性了!
陈友谅,渔家之子,与朱元璋都属于崛起于微末。靠着自己,一刀一枪的拼出了一个景秀未来。
要不是朱樉在长安建立了大明王朝,陈友谅已经是陈汉国的皇帝了。
陈汉国,在历史上曾有过昙花一现。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不知不觉,朱元璋口中念起了这段风靡大明的诗词。
呵呵!
樉儿啊!
这首传言是次子朱樉写下的诗篇,让朱元璋摇头。
这这么可能出自朱樉?
即便他是皇帝,可他才多大?
“江山多娇,引无数英雄尽折腰!”
这如何不是真实的写照。
只看现在的陈友谅,朱元璋又唏嘘不已。
随即朱元璋又喃喃自语,道:“你陈友谅为大丈夫,能提的起,放得下,俺会比你差?”
“罢了罢了,江山自有人才出,一代新人换旧颜。”
马氏在陈友谅离开后,因为之前的回避,重新走回朱元璋身边。
“怎么了?”马氏关心问道。
朱元璋摇摇头,看着陈友谅远去的背影,问马氏:“夫人,你觉得陈友谅此人如何?”
“陈友谅?”
“一代枭雄。”
马氏对于陈友谅并不陌生。
曾经两家为邻,互相攻伐可不少。
当时,在江东地区,陈友谅可是佣兵三十万,号称六十万。为江东实力最强的一支义军。
只是,奈何,陈友谅的义军脱胎于明教红巾军。
在明教的大义下,明教十万红巾军对阵陈友谅三十万大军,不战而胜。
“是啊,一代枭雄。”
朱元璋非常认同。
毕竟,曾经的陈友谅是令他最为头疼的对手。
不过,陈友谅同时也是值得尊重的对手。
一夜无话
第二日,朱元璋一行进入长安地界后,便收到了消息。
皇帝朱樉,已经领文武百官出城三里,只为了迎接他们。
原本的朱樉是要十里相迎的,奈何赵敏一句话,就让朱樉打消了这个想法。
“皇帝要矜持!”
半个时辰后,朱元璋一行人在加快速度后总算到达。
看着出现在眼中的队伍,朱樉朝旁边的魏公公挥手。
魏公公会意,尖声高喊:“恭迎并肩王回归。”
随着魏公公的话音一落,早已安排好的侍卫们,也跟着唱诺。
“恭迎并肩王!”
号角声,锣鼓声,鞭炮声,在这一刻相聚响起。
只为迎接王者归来。
而对面,朱元璋原本看着次子摆出的排场很欣慰。
可一听见,众人千呼万唤的是并肩王,不由脸色一沉。
“好了,你摆脸色给谁看。”
马氏一直关注着自己的丈夫,见朱元璋脸色难看,她心里虽然也为次子的做法微微不满,却出口提醒朱元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