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是不去?”
赵敏摆起郡主的架子,再次娇声问起朱樉。
对于这句话,朱樉已经听习惯了。
习惯成就自然。
于是,朱樉条件反射的回答:“不去。”
赵敏笑着问道:“是不是又因为男女授受不亲的缘故?”
朱樉郑重的点着头,回应赵敏的问话。
深受儒家教育,受到礼教熏陶和束缚的朱樉,与正人君子一般无二。
他的回答,也是汉人与赵敏这个蒙古女子在情爱上最大的区别。
汉人表达爱慕之意,往往都是含蓄无比,点到为止。
而蒙古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大胆追求幸福,爱就爱了。
或许正是因为文化的不同,让中原人与草原人始终走不到一起的重要原因之一。
中原人为什么称九州之外为戎,狄,蛮,夷?
因为在情爱,情感的表达上能具体体现一点。
在中原人看来,大胆追求,也就是将爱大声说出口,是违背了发乎情,止乎礼的,与兽类无异。
圣人虽然说过,食色性也!
但礼义廉耻,是做人根本。
像草原人一样直接表达,甚至不离不弃,纠缠不清,连兽类也不如也!
毕竟动物交配前,还需要获得对方认可不是吗?
故而,朱樉虽然爱慕赵敏的容颜,但内心里,同时也对赵敏的大胆妄为而不耻。
而赵敏见朱樉还是老样子,一本正经的模样,不由笑得更大声。
佳人一笑佰惠生。
这时候的朱樉,呆了。
忽略了赵敏笑不露齿,朱樉认为赵敏是世间最美的人。
赵敏,这位明末元初的第一美女,她的笑容,是朱樉无法平静承受的。
呼吸急促,满脸通红。
只能低头掩饰自己的尴尬。
赵敏见此情节,收起了笑容对朱樉道:“亏你还饱读诗书,诗经开篇便提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说完这段,赵敏问道:“这段话是讲述男欢女爱,夫妇为人伦之始吧!你作何解释?”
当朱樉听到赵敏说出这样已经严重违背了礼教的言语时,立马举手投降。
“好吧!你赢了。”
因为他不愿意,不想听到更加不堪入耳的话,从赵敏口中说出来。
这或许就是爱吧!
只有爱,在乎,朱樉才会打断赵敏,不知从那里学来的歪门学说。
其实是正解!
朱樉饱读四书五经,自是明白赵敏讲的非常正确。
只是,爱要怎么说出口?
武当山的金顶上
这时,月亮彻底赶走了太阳,并唤出星星装饰着天空。
一幅夜景,一对男女,并肩而坐。
这副画面让人见了不由会生出一句,只羡鸳鸯不羡仙的诗句来。
赵敏与朱樉两人,坐在一块巨石上抬头仰望,数着星星。
“呀!快看,那是真武星!”
“咱们的运气真好,在武当山能见到百年不遇的真武星。”
“你说,是不是师祖在看着我们,希望有情人终成眷属?”
赵敏手指北方众星环抱的星星,一惊一乍的呼喊着。
朱樉抬头看了一眼那颗挂着夜空中,最明亮的星星,又看了看一脸笑容的赵敏,沉声道:“那是启明星。”
“启明星?”
“什么启明星?”
“我怎么没听过?”
赵敏接连相问,借故拉着朱樉非要让给解释。
而朱樉自知说错话了,这时候的人,称呼启明星为太白金星的。
“你怎么不说话?”
见朱樉以沉默铸金,赵敏转头盯着朱樉的脸庞看。
靠的太近,朱樉突然感到手足无措,只能站起了身。
尴尬,沉默上演。
朱樉转头看向距离他们数十米的位置。
那里,有着数十位赵敏的侍女和侍卫,正目不斜视的盯着他们。
赵敏随着朱樉的目光看去,也站起身,对朱樉解释道:“明教造反,天下大乱,兄长为了我的安全,派他们寸步不离的保护我。”
“明教造反,也是迫不得已。”
朱樉显然没听懂赵敏的解释,而是鬼使神差的,在大元这位郡主的面前说出大逆不道之言。
说罢,他觉得自己对于元朝的统治实在是不吐不快,索性朝赵敏道:“百姓生活艰难,不揭竿而起,以无生路。”
那知赵敏听后并没有生气,而是与朱樉理论起来。
“天下乌烟瘴气,你认为是朝廷过错?”
朱樉点点头,元朝时期百姓的艰难,取决于朝廷的“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