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时堂主担心新会首,一直守在门外,这会儿突然听到召唤,当下应声而入。
只见此时的来秃子面容憔悴,却眼神坚定,不由得互相看了一眼,不知道这位新任会首有什么示下。
来秃子打量了一下四人,然后说道:“我的来路想必大家都是知道的,既然现在奉了家师之命继任了会首,以后少不得要麻烦诸位,趁着现在无事,咱们先互相认识一下。”
四人一听,连忙自我介绍起来,那女的唤作白海棠,魁梧男子叫尉迟涣,之前家仆打扮的是方宝善,老者名为司马瑾。
他们入会有先有后,出身也不尽相同。
白海棠的祖上乃是前朝皇室,后因皇室争斗,流落民间。
后来燕氏崛起,多年争战,夺得天下,当时的开国皇帝,也算是仁慈之君,并未对前朝皇室赶尽杀绝。
只要肯接受现实,不再反抗的,便都饶下了性命,赦为庶民,流放出京。
几百年下来,这些旧朝遗孤倒也本分,并没有什么出格的举动。
可不知怎的,二十几年前,他们竟然聚众谋反,最终因实力悬殊,不仅没能成功复国,还引来了灭顶之灾。
中州皇帝燕旭明盛怒之下,开始大肆抓捕前朝的皇室,不论是否参与谋反,一律凌迟处死。
白海棠这一枝虽然早就不认自己的皇室身份,可也未能幸免于难,全族上下尽遭屠戮,只跑出了白海棠一人。
起先白海棠也是满心的仇恨,可随着渐渐长大,终于明白全族的性命,只不过是皇权争斗下,成王败寇牺牲品罢了,虽然死的冤,可也不能完全怪中州的皇室。
自打有了这个想法,心中的仇恨之火也就一点点熄灭,只想着平安过完这一生。
可不承想,在机缘巧合下,竟然让她知晓了事情的真相,什么聚众谋反?其实都是燕旭明为了稳固自己的权利而设下的圈套,他先是故意引着这些遗孤们叛乱,而后以此为借口,彻底将他们赶尽杀绝,好永绝后患。
从此以后,白海棠就一心只想着推翻燕旭明的统治,为全族老少报血海深仇。
后来便加入了众生会,现在是四时堂的春堂堂主,专门负责为众生会招募骨干。
尉迟涣本是边关武将,只因揭发了克扣军粮的事情,得罪了朝堂重臣,被贬为平。
本来事情至此也就可以结束,可尉迟涣这个人性情耿直倔强,就是忍不下胸中的怨气,于是偷偷潜入京城,告了御状。
本指望当今皇帝能主持公道,不想这燕旭明竟然置若罔闻,是非不辨,非但不为尉迟涣申冤,反而一纸诏书宣下,把他锁拿下狱,最后判了个满门抄斩。
也当是尉迟涣命不该绝,临刑前囚禁他的天牢竟然意外失火。
慌乱之中,尉迟涣借机逃脱,可一众家人却终是来不及救下,全都身首异处,死于非命。
为求真相,尉迟涣暗中绑架了主审他的官员,威逼之下,那官员说了实情,原来是因为案中牵扯的那位朝堂重臣,并且还手握军权。燕旭明不愿意和他起正面冲突,就拿尉迟涣当了筹码,以他的死换得那位重臣交出了手中的军权。
眼见家人惨死,又知真相,尉迟涣当下发了毒誓,有生之年一定要手刃燕旭明。
几番刺杀未果后,深感势单力薄的尉迟涣便毅然投奔了众生会,现任夏堂堂主,专司众生会骨干培训之任。
与白海棠和尉迟涣不同,方宝善的出身可要寻常许多,他既非达官显贵,也不是名门望族,只是个普普通通的街头艺人,凭借着幼时还学下的一点小把戏,在闹市里讨点赏钱,勉强糊口。
按理说像他这种活在最底层的人,跟高高在上的皇帝是八竿子也打不着的,可偏偏事与愿违。
在方宝善三十岁的时候,正赶上临郡闹蝗灾,一大批难涌到了他生活的池丘郡。
难民中有这么一对父女,老父亲在逃难途中染了风寒,一病不起,女儿没得办法,只好抛头露面,沿街卖唱,想挣几个药钱,为父亲看病。
那女子卖唱地方正好与方宝善紧邻,方宝善看她可怜,平时多有周济照应,时间一久,二人有了感情,便结成了夫妻。
转过年来,不仅临郡的灾情又起,就连池丘郡也爆发了蝗灾。
可偏偏池丘的郡守正赶上升迁之年,为求仕途升迁,竟然将灾情隐瞒不报。
把郡吃不上饭的穷人,和逃难来的灾民全都圈禁起来,还美其名曰集中管理,其实是任由这些人自生自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