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豫境邙山脚下,有一种猴类,被百姓称为报丧猴。这种背生白毛的畜生,有个癖好,最喜剥人衣物,披在自己身上,学人模样,但对象皆是死人。
所以,时有出行之人,多日不归,家人看到猴子披有失踪者衣物,便能断定已不在人世了。跟着猴子,往往能找到遗骸。
却说山下有个叫五柳镇的地方,镇西头有户人家叫做冯百解,其父八旬有九,将近九十,忽一日,有个道人来到五柳镇,看中这位耄耋老汉,说老人皮囊虽老,但心怀赤子,这次能邂逅,也是有缘,留下几副丹药,让冯百解每隔七天,喂父亲吞食。
人近九旬,血脉衰败,冯老汉本就似风中残烛,吊着半条老命,他听了道人所说,心里大喜,不管灵不灵验,先让冯百解喂自己一副。
加之道人告辞前,又露了一手。寻株枯萎的花草,浇上被丹药沾过的清水,一个时辰之后,那株花草竟又恢复了生机。
是以,不论冯百解还是其父,俩人皆对道人信了大半。
老汉服了一丸,顿觉浑身炽热,不多时,周身有了力气,两足轻便,居然绕着镇子,走了一匝。
冯百解喜出望外,他本就孝顺,见父亲神采奕奕,不由得朝道人远去的方向拜了一拜。
以后的日子,依着道人吩咐,每隔七日,便给父亲服食一粒丹丸。
光阴如飞。
到了父亲九十岁生辰的次日,道人如期而至。
冯百解又逢恩公,连忙设宴款待。
道人说道:“贫道留下丹丸,就是续延令尊性命,好让他活到九旬,但治表难治本,你既心诚,贫道倒有一策,可让令尊随我入山修行,洗去身上污垢,若悟性尚好,寿逾两百不在话下。”
冯百解有些不舍。
但父亲听罢,连忙点头答应。活到两百,谁人不想?
冯百解最后也同意下来,将家中一半藏金送给道人。
道人也不客气,伸手接了。
如此,过了半载。
忽一日,冯百解在山脚下碰到了报丧猴。
细细一瞧,不禁大惊,其中一个大猴身着衣裳,竟然是父亲离家时穿的那套,父亲喜绿又爱隶书,特意在绿衣青帽之上,绣了不少隶字。
父亲不是跟着道人山中修行去了?衣裳怎么会被这些畜生穿在身上,难道说,父亲为了洗掉红尘,特意将衣物掷在道旁?也不对呀,若是这样,报丧猴是不会披的,它们只会从死人身上剥衣。
要不然,就是有人捡穿了父亲弃掉的衣物,然后横死山道了。
冯百解疑云丛生。因为思念父亲,便决定跟着猴儿们一探究竟。
思索再三,他又唤来两个堂弟,一并入山。
途中,不断给猴儿们抛食,免得它们心躁,不带路。
那猴儿们为了讨得更多食物,故意走得慢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