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超出生曹州这个小地方,虽然是富甲一方,却是从来没见过大岩帝国的昆仑奴。
当然,在现代,谢超倒是见了不少黑人。只不过现代来华的黑人也好,白人也罢,趾高气扬的,却又深受华夏一部分人欢迎,哪里有什么奴性可言?
他去西市就是有意去见识一下帝京贵族三大件之一的“昆仑奴”。
“千年以后,崇洋媚外的多,这千年以前,崇华的洋人又是怎么样的?”
其实谢超来帝都之前,已经从书上得知,帝京贵族三大件,第一件是昆仑奴,第二是新罗婢,第三是菩萨蛮。
三大件都是“进口”的。
昆仑奴大多数是来自南洋小国,有些来自非洲北部,有些来自印度北部。
大岩帝国子民分不清这么多,看见皮肤黑的,头发卷的,就统一喊作“昆仑奴。”
而新罗婢来自东边半岛不甘贫穷富但是有上进心的农家年轻女子,她们没有商人的能力和资本,也没什么什么特别的本事,来到令人向往的世界中心城市,只能谋一个“奴婢”职位,给天朝上国的贵族打工,类似于现代的“菲佣”。
因为自己的家乡跟天朝帝都相比,实在是太过贫穷落后,在帝都给贵族做奴婢的待遇也是好过在自己家乡很多倍。
在天朝的新罗婢只要工作五六年,所得的收入就可以回到新罗家乡农村置办几百亩田产,做个土财主。
所以新罗胆子大的年轻女子,或自愿或被家人所逼,万里迢迢来到京都“捞金”。
新罗婢特别珍惜帝都的“奴婢”工作,一个个心灵手巧,温婉勤劳,也做得一手好泡菜,帝都贵族也很是喜欢。
贵族另外一大件就是菩萨蛮。打扮的像菩萨一样的蛮族女子,来自天朝南边的一个小国,这些女子穿着打扮非常奇特,她们通常将发髻梳的高高的,同时,还戴着金色的小帽子,佩上璎珞,看起来就如壁画上的菩萨仙女一般。所以,这些女人,便被当世之人称作为菩萨蛮。
这个时候佛教盛行,对于菩萨也是非常敬重的,更被赋予了美好寓意。所以,菩萨蛮也有“美丽女子”的含义。
我们看西游记,唐僧在称呼一些女性的时候,称为“女菩萨”。其实,这就是典型的大岩帝国的文化特征,喜欢称呼美女为菩萨,“女菩萨”就是我们现代“美女”的意思。
这菩萨蛮原本就漂亮,颜值都很高,又喜欢做女菩萨打扮,正好迎合了权贵的审美观。而且文人圈还编写了一首菩萨蛮曲调,在大大小小的乐坊当中演奏。这些都足以看出这些蛮国女子是多么受欢迎。
这样的美貌女子,对于当时帝都城内的王孙公子来说,娶回家做一房妾室那是再合适不过的了。
带着菩萨蛮这样的女子出门,富家子弟也觉得脸上有光。而对于菩萨蛮来说,女蛮国的生活条件,根本不能与繁华的帝都相提并论,能嫁给华夏人,特别是华夏贵族,成为其中的一份子,是求之不得的事情。
正所谓,郎有情,妾有意,富家公子娶菩萨蛮,是一件双赢的事情。
当然,只能取做贵族的妾,正妻必须是华夏族门当户对的女子,此时的门户之见是非常严重的,华夏贵族是不可能娶蛮族女子为正妻的。
菩萨蛮的唯一作用,就是给贵族白天长面子,晚上暖被子的。
谢超到了京城,进一步了解到,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在京城的膏粱子弟之间,那可是必备的三大件,你家里要是没有几个昆仑奴、菩萨蛮、新罗婢,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是京城豪门了。
但是这称为贵族三大件的外来人,跟平民百姓关系不大,都是有钱有势的贵族才能拥有的。
只有胡姬是例外。
胡姬就是我们常说的波斯姬。诗仙李白的诗句就有很多关于胡姬的描写,虽然胡姬地位不如嫁给贵族的菩萨蛮,却是最有人身自由。比之昆仑奴和新罗婢不知道好上多少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