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望水爷知道金玉龙和周小鸾两个是指挥部的人之后,便问道:“二位的住处,都安置好了吗?”
金、周两人回答:“都安置好了,谢谢爷爷关心。”
玉龙又道:“爷爷,这还得要感谢您孙女儿杜老师。若不是她帮助,这时候,我们只怕还在手忙脚乱呢。”
说话间,小鹃的奶奶拿了好些炒熟的花生来,倒在放茶杯的凳子上,说道:“对不起,没有什么好招待。小鹃,招呼客人吃点花生,喝点茶吧。”说完,就进屋里去了。
这时,杜小鹃又给大家杯子里添上了新茶。
山区秋夜,夜风凉爽。更加这石台开阔,又没有蚊子,扇子根本就派不上用场,竟成了多余的东西。
金、周二人坐在这罕见的望水台上,感到一阵少有的轻松和舒适,因而高兴地说道:“爷爷,您这地方真舒服,真是个好地方啊!”
望水爷笑道:“唉!虽然是好地方,但一直又是个穷地方啊!”望着眼前几个年轻人,不禁颇有感慨地笑道:“不过,这下好了!想不到,鹅卵石也有个翻身之日!我们这穷地方,只怕也要大变样了!”
玉龙笑道:“说得好!杜爷爷,二龙口水库修起之后,一定会来个大变样,穷地方变成富地方,叫大家都过上幸福的好日子!”
望水爷笑道:“那就好,那就好!”又道:“其实,这二龙口不但是个好地方,而且,还是一块风水宝地呢!”
金、周二人忙问:“什么,这二龙口还是一块风水宝地?”
望水爷道:“不错,是块风水宝地!我小时候就听老人家讲:今后,仙源县的县府衙门,还要设到这二龙口来!”
玉龙笑道:“杜爷爷,您还不知道吧?这老人家的话,已经应了口气了,县府衙门,现在就已经设到了二龙口啊!”
望水爷惊问道:“真的吗?”
玉龙道:“真的!我还能欺骗爷爷您吗?现在,县里已经成立了《仙源县二龙口水库工程建设指挥部》,指挥长由县委常委、县革委副主任商汉生同志担任;政委由县高官陶震华担任;灌区所属龙沄、山阳、临沅、城郊、李公港五区的主要领导人,也都是指挥部的副职;其他负责人和工作人员,共有百一二十人,全都是从县属各科、局抽调来的。这指挥部就设在二龙口小学里,不就相当是县府衙门吗?”
望水爷连连点头笑道:“相当,相当!真的,这就是县府衙门!”又感叹道:“想不到,这县府衙门当真地设到二龙口来了!”
他又信心十足地说:“看来,这另一个美好的千年传说,也一定能够实现!”
金、周二人问:“爷爷,另一个美好的千年传说,又是什么呢?”
小鹃笑道:“你们两个想听吗?想听,就安安静静地,听我爷爷给你们细细地道来。”一面说,一面又从新添茶。
于是,望水爷便津津有味地讲起了他的千年水故事:
很久很久以前,二龙口住着一对老夫妇,老头叫做杜老大,老婆子人称杜大娘。他们年轻的时候,双双给丁员外家做长工——男的在田里干农活,女的在屋里做家务。后来,丁员外见他们年纪渐渐大了,力气渐渐衰了,做事提不起劲来了,便限心地将他们双双赶了出来去。
他老两口给丁家卖了一世的长工命,干了一世的牛马工,到头来却落了个穷得巴垫子,连个落脚栖生的地方都没有。后来,在乡亲们的帮助下,他们才在河边荒州上的大柳树下,搭建了一个观音合掌的茅草棚,住了下来;又弄了一张旧鱼网,靠打鱼为生,苦渡残年。
一天,杜老大又在这二龙口附近河里打鱼,奋力撒了一网又一网,汗出了一身又身;但终因网旧力衰,打了一整天,打到的鱼还没垫满鱼篓底。眼看太阳就要落土了,他人呢,也早已累得眼前金星乱冒,肚里咕咕直叫,没奈何只得收起鱼网,准备回家去。
但低头看看鱼篓里的鱼时,他又觉得打的实在太少了,拿回去,老两口打汤喝,只怕也喝不饱。于是,他又改变主意,来到二龙口沄水边,从肩上放下鱼网来,先一缕一缕地捡好,再两手分开提着,一面走一面观察;然后瞄准那可能有鱼的水面,腰身一扭,两膀一扬,用尽平身之力,“唿”的一声,将网撒了出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