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一方面,之所以羌人没有能够联合成为一个整体,之前没有能够联合起来。
那就是比起凉州三明来,羌人中的人才那就是太少了。
或者说不是人才少,而是顶级的人才少,尤其是那种可以将整个羌人联合起来的首领。
像是摩鳌这种有些胆识能力的首领,羌人们也不少。
他们拥有着一定的实力,自身的才能也还算是不错。
但是比起来凉州三明中的段颎,张奂,皇甫规,之后的董卓董仲颖,甚至是之前从属归附于汉廷的北宫伯玉这些人来说。
能力都差距地太远看,和前面的这些人相比,只能够算是二流的人物。
自然羌部虽然叛乱频繁,但是终究是小打小闹。
像是为什么鲜卑在东汉后期忽然崛起了,从原本只是匈奴的奴隶变成了东汉的心腹大患。
一度雄踞北方,风头甚至压过了原本强盛一时的匈奴。
是因为在他们之中,出现了一位不世天王的檀石桓,率领着鲜卑迅速崛起。
后世的女真人为什么可以从白山黑水中突然崛起,原本只是个给大辽上贡猎鹰的小部落。
却能够将汉化程度极高,拥有着相当完善的政治体制的大辽给轻松击败,因为在女真人中出现了那么一位雄才大略的首领完颜阿骨打。
原本四分五裂的蒙古人为什么突然成为了让欧洲人惊呼的上帝之鞭,同时第一次使得华夏彻底沦亡,能够建立起来历史上疆域最为广阔的一个大帝国.
那也是因为出现了铁木真这样的千古枭雄。
对于一个游牧部落而言,一个优秀首领就是这么的重要,一个优秀的游牧部落首领可以迅速将一个四分五裂.
原本可能部落之间互相攻击的部族捏合成为一个整体,于其中突然迸发出来力量也是不可以想像的。
之前因为汉廷方面有凉州三明等人,而羌人这边群龙无首,各自为战.
这两方面的影响之下,所以羌叛一直都是声势浩大,但是实际效果却没有那么好。
而这一次就不一样了,从第一点来说,凉州的名将已经有些青黄不接了。
当年镇压边地的凉州三明已经相继成为了历史,只剩下了一个董卓。
而为了压制北部的匈奴和鲜卑,董卓又是被派到了并州一代,
为什么要这么做,愿意也很简单,在汉廷或者说刘宏眼里,
第一,目前的匈奴比起长期被凉州三明压制的羌人来说还是要威胁大很多的,像是董卓这样的狠人自然也是要派到并州战场上去搞事情的。
基本上董卓当时算是突然崛起的新生代之中的军方第一人了。
汉廷想要培养一个人去对付新崛起的鲜卑还有老牌霸主匈奴,那么名震凉州的董卓董仲颍显然就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了。
历史上的董卓在东汉末年的时候,其实也是相当活跃的。
打黄巾,打鲜卑,平羌叛,基本哪里有问题,马上就把董卓派去那个地方去查漏补缺。
而且董卓的表现一直都还不差,除了在对付张角的时候掉了链子之外,其他的时候都是表现相当的抢眼的,
不过也能够理解,毕竟是大贤良师,天公将军张角,而当时的董卓也年纪还轻。
曹操曾经被许邵下过月旦评,说他是“清平之奸贼,乱世之英雄”。
意思就是在清平的时候曹操这人会是奸雄,而在乱世之中就会像如鱼得水一般,成为一方的英雄。
而董卓董仲颍此人就应该把这一句月旦评给倒过来,即是“清平之英雄,乱世之奸贼。”
假如在清平之时,董卓此人的才能可以成为一方的封疆扩土的将领。
可以保住一方百姓的安全,还能为汉廷开疆扩土。
而在乱世之时董卓强烈膨胀的欲望和他桀骜不驯的性格,就肯定会谋权篡政。
人是不会一成不变的,一个好人也会在某些事情之后变的黑化。
而像董卓这样的人,乱世自然就是他膨胀的最好的催化剂。
生逢乱世的董卓,则后来成为了汉室的掘墓人。
而他手底下的谋士贾诩,后来又是给这个坟墓又给加了个土封。
将董卓派驻到并州的第二的原因则是因为忌惮董卓了。
临洮董氏在凉州本来就势力不小,假如一直让董卓带着凉州的兵马,在凉州对付羌人的话。
以董卓的手段和心眼实力来说的话,临洮董氏的实力必然会迅速的极度膨胀起来,
在刘宏的眼中,威胁他最大的不是什么宦官,也不是什么外戚。
虽然他十分忌惮外戚,一直运用宦官来打压外戚一方,
但是在刘宏的眼里外戚终究是疥癣之患而已,那些日益膨胀的世家大族才是他真正的心腹大患。
而是这些世家大族,这些世家大族,才是真正有能力来威胁他的力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