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过三巡,陆天看见时机,起身环顾了一圈众人,突然开口道:“我有一言像问问在座中的诸位,如今朝廷十常侍当道,败坏朝纲。自从黄巾起义之后,我观天下已经有大乱之相降临,眼见如今汹汹之乱,不知荀家于今如何打算?”
话音一落,此前议论纷纷的荀家众人纷纷安静了下来。
陆天的一言顿时让荀氏众人的脸色一变,如今的天下的局势荀家众人也是清楚的。
自从黄巾起义中,这些世家大族的日子实在是不算是好过了。
终日在黄巾贼的威胁之下战战兢兢了起来。
要不是这次皇甫嵩和朱儁成功击败了波才,他们又哪里有什么安稳的日子可以过了。
退一万步。那怕是黄巾平定,北边的异族蠢蠢欲动,凉州北宫伯玉大乱,恐怕依旧有乱世之相了。
只是没有想到眼前此人会如此直接点出来,顿时众人脸色微变。
不过很快,酒宴上的荀氏众人之中就有人开始起身反驳陆天的话了。
“现今黄巾贼寇四起,战祸连连不假。不过当今天子兵发三路。皇甫中郎将率军解救颍川。卢中郎将率军兵发广宗追讨首恶张角。何大将军更是坐镇司隶,号召各州郡募兵征讨。
黄巾贼寇看似势大,实则不堪一击。只要等待平定黄巾贼寇,天子知耻后勇,必当励精图治,何来乱世?”
一人身穿长袍,头上带着纱帽,脸庞瘦长的中年男子地率先发言。
男子对着众人侃侃而谈了起来,话语之间中气十足,显然事先做了不少准备。
荀家作为世家大族,对于天下的形势还是很有些见解了。
其中随便一人,也能够对于天下大局说上几句。
而且还是颇为有道理的样子。
陆天听完他的话语,只是长笑一声,缓缓起身,挥斥方遒道:“此言差矣。哪怕皇甫中郎将,朱中郎将和卢中郎将,何进何大将军此番平定黄巾,天下无数流民又该如何解决?
倘若就算此番可以平定黄巾贼寇,那么贼乱过后当今天子眼中谁人功劳最大,此事你们心中也肯定有数吧?
如今十常侍为祸朝纲,他日又怎知外戚不会为祸朝纲?”
“这……这…………”
一连三问,中年男子脸上滚烫,一时之间被陆天的这三问堵住了嘴巴。
他完全不知道应该如何回答了,一时之间只能够讪讪坐下。
汉朝外戚是与宦官并重的两大权力组织。
纵观整个汉朝,外戚掌权,宦官得皇帝重用将其推翻,继而掌权。
而后宦官掌权日久,外戚又得到皇帝支持推翻宦官政治。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轮流着掌控朝政。
最著名的外戚当属王莽,自己当了皇帝。
而最著名的宦官自然是十常侍。
荀家上下都是文人,对此并不陌生。
皇帝继位的时候年龄都很小,所以必须由太后来临朝,而太后临朝时又必须依靠娘家的父亲或者兄弟来帮忙辅政。
等到皇帝长大以后,便不再愿意受到外戚的控制。
他们身边就只有宦官跟他们关系最亲密,所以皇帝就只能依靠宦官来帮助消灭他们。
宦官因为立下了功劳,便开始掌权,而皇帝死后,新的年幼皇帝继位,又出现了外戚势力。
如此周而复始的,便出现了这种局面,这种现象也影响了国家的稳定。
这就是所谓外戚和宦官的关系了。
而陆天所说的也确实没有错,就算是黄巾之乱可以平定的话,那么功劳最大的也必定是当朝最为受宠的大将军何进。
到时候就算是十常侍失宠,外戚势力又将会重新登上前台,对于荀氏这样的世家来说也并不是什么好消息。
“此言差矣。”听完陆天所说之言。坐在下首位置的一人缓缓地起身道:“十常侍遮蔽圣听,致使天大大乱。可是此番黄巾贼寇席卷天下,十常侍岂能瞒下?
当今天子获知了民间疾苦,势必重振朝纲,铲除奸佞。
而大将军市井屠夫出身,既无威望,亦无才干,如何服众?如今党锢已开,黄巾平定之后,天子必须要借助我等世家之手重新治理天下。”
陆天抬头一看,说话的这人一身皮裘,头戴皮帽,颔下黑色长须,正是荀家家主荀绲。
荀家上下顿时精神一振,纷纷看向陆天。
这时陆天长笑起身,立刻吸引了荀家上下所有人的目光。
“荀家主此言差矣。”陆天淡淡一笑。
荀家自荀绲以下所有人都将目光投到了陆天的身上。
只见陆天脸上面露出胸有成竹之色,似乎荀绲之前所说之言一切都在他的意料之中了,
“校尉有何高见,但说无妨。”荀绲笑着对陆天示意。
这位异人能言善辩,倒是让荀绲颇为的敬佩,但是异人终究是异人,颍川荀氏还是自有他的骄傲在的。
“荀先生言十常侍终将无法闭塞圣听,此言大谬。”
陆天负手,一副意态自若的模样。
他对着荀府之中的座中的众人昂然道:“当今天子尊中常侍张让为阿父,尊中常侍赵忠为阿母,一直对两人言听计从。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短时间内极为的难以改变。诸位岂忘了党锢之祸?
就算是能够平定黄巾,十常侍怕是依旧能够只手遮天,权倾朝野!”
荀绲和荀氏众人闻言不禁色变,尽皆沉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