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
元宵张灯结彩,早已成为民间习俗。
这日灯火阑珊,俗称灯节。
紫禁城外的十里长街好不热闹,一片灯火辉煌,人声鼎沸。
花灯式样繁多,造型美观,新颖别致。
知忆精心打扮一番,特意前去书房找容若。
此时书房空无一人,娟儿提醒主子:“少爷有可能在寝房。”
主仆二人便往寝房走去,只是容若也没有在寝房。
原先沈宛的画已被收起尘封起来,人死如灯灭,万念俱灰。
在桌子底下,知忆发现了被揉成一团的宣纸,打开摊平一看,刚写不久的字迹映入眼帘:
明月多情应笑我,笑我如今。辜负春心,独自闲行独自吟。近来怕说当时事,结遍兰襟。月浅灯深,梦里云归何处寻。
知忆苦笑一声,这又在为谁思断肠,他何时能把她这个明媒正娶的妻子放在眼里。
正看着,容若踏进房门。
看到知忆手里拿着宣纸,走上前一把夺过,放在火盆里焚毁殆尽…
“元宵节不去观灯,来我房中做什么。”
容若望着烧成灰烬的纸张,淡淡说道。
“我寻思着公子今日也没有公事,倒不如一起逛庙会赏花灯。”
知忆试探的语气里带有一丝丝期待。
“我有些乏了,你自己去吧。娟儿,街市人杂,照顾好少夫人…”
三言两语,还是如往常一样拒之。只不过这次多了一丁点呵护之意。
对于知忆来说,这句话能从容若嘴里说出来,简直是太阳打西边出来了。
知忆心头一暖,默不作声的退了出去。
夜市灯如昼,知忆下了马车,漫步在行人中,娟儿紧跟其后。
碧落萧声转玉壶,踏灯随处笑相呼。相逢若个能相赏,消得金霞照夜珠。
各式各样的花灯,看得人眼花缭乱。
灯上有字或有画,别有一番雅致。
有骰子灯,关刀灯,纸灯,壁灯,提灯,圆灯…八角垂绦宫灯,八个面八幅图,灯骨用的是上好的白竹,做工很是精致。
知忆一眼便相中一盏兔子灯,灯为三头并列共一体,中间的头很大,俗称兔婆。两边的头较小,故称细兔子。用竹篾制骨架,以红、白、绿纸糊成。中插灯芯,点燃后提着走。
相传这是有人盼子心切,以兔子会生子为象征,有多子多孙的意思。
这兔子灯正合了知忆的心意。便买了下来。
赏了灯,最热闹的,莫过于猜灯谜了。
灯笼下面挂着红色的纸条,上面写着谜面。
有的是打一首诗或词,有的是打一字或人名。
众人围观,兴致勃勃。
诗词歌赋,最擅长的莫过于容若,可惜他不在场,知忆有些意兴阑珊。
“一口咬掉牛尾巴,打一字。”
起谜者兴冲冲的对着人群大喊道。
众人议论纷纷…
这么简单的谜面倒也不难猜。
“告字。”
知忆想都没想脱口而出,猜出了谜底。
大家拍手叫好,场面一度热闹。
逛完了庙会,知忆又买了一盏做工精美的葫芦灯。
葫芦的谐音是“福禄”,寓意吉祥,以祈求福禄康宁。
知忆吩咐娟儿把此灯送去宫中宸贵人处。
普天同庆的上元节,此时皇宫自然也热闹,欢庆。
宫廷花灯多样,乾清宫前所设天灯,万寿灯。两廊及两道石栏上均已设灯。
石栏上放着栏杆灯,由外面的圆形灯套和灯身组成。灯套用布料编织而成,分为三节,灯身则为六角形。这种宫灯一般用于年节,大婚等重要场合。
这日最为重要的是成庆灯,在年节时分用来供奉先皇,先后的宫灯。每年的正月,皇帝都要亲自到太庙、奉先殿等地,祭祀自己的先祖。并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时,在紫禁城里悬挂成庆灯,用来表达对先祖的缅怀之情。元宵节之后,将这些成庆灯撤下,收入库房。
各宫妃嫔处的灯,花样别致。有球灯,形状为球形,由宝盖、灯身和灯穂部分组成。数量繁多,材质多样,一般被挂在屋檐、回廊或门外,有如璀璨的星辰。
海棠宫处也挂了几盏球灯,灯身印有“吉祥”字样。
房中桌子上放置了一盏做工巧妙的手持鱼灯,此灯正是之前容若所题字的那盏。
“鱼”和“余”同音,有年年有余,鱼跃龙门之意。
延禧宫,皇上赏赐了一盏四方灯。
灯扇的材质由料丝、国外引进的玻璃组成。工匠在上面绘制出花鸟,人物绢画图案,颇为文雅。
同时,元宵节前后三天,宫中例行在晚膳中增元宵一品。
当天早膳后,皇上亲自率领后妃在紫禁城的神佛殿、奉先殿、太庙等处神祖前上供元宵。
晚膳宴请亲王,郡王,贝勒,一众王公大臣。包括福晋,有品级的诰命夫人用膳。
容若和皇上关系甚好,自然也在宴请的名单中。
宴中玄烨让容若即兴作词,容若挥笔挥洒,字里行间却郁郁寡欢。
阑珊火树鱼龙舞,望中宝钗楼远。靺鞨余红,琉璃剰碧,待嘱花归缓缓。寒轻漏浅。正乍敛烟霏,陨星如箭。旧事惊心,一双莲影藕丝断。
莫恨流年逝水,恨销残蝶粉,韶光忒贱。细语吹香,暗尘笼鬓,都逐晓风零乱。阑干敲遍。问帘底纤纤,甚时重见。不解相思,月华今夜满。
玄烨早已了解容若的性情,此时便也会意他的作风。
宴席散后,深夜的皇宫中,容若独自踱步散心。
虽说今日不轮到容若当值,但是不知不觉间,还是向着后宫走去。
到了海棠宫处停步,容若站在宫门外望着悬挂的花灯,久久不愿离开…
门内红颜,门外君…
岁月不堪数,故人不如初。
娟儿进宫送完花灯,准备散散心就回府。大老远的看到一个身影…
娟儿走近些才看清楚是容若。
少爷怎会在此处……
刚准备上前打招呼,容若已经走开。
娟儿有些纳闷,今日少爷又不当差。
即使宫中设宴邀请,现在也该回府,此时为何会在后宫处徘徊…
容若离开后,娟儿赶紧上前一探究竟。
“海棠宫…这不是官常在的住处吗…”
娟儿在心里嘀咕,仿佛明白了什么…
容若前脚刚进府中,不一会儿,娟儿后脚也跟了进来。
不出所料,娟儿把所见之事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少夫人。
“到了宫中也不安分,简直就是个祸害。”
知忆恨不得再次要了她的命。
让她感到不解的是,当初娟儿明明已经将她抛尸沉井。
按理说,即使没死也不可能从深不见底的井里爬上来,何况井壁四周平面光滑。
除非有人搭救,只是娟儿做事向来谨慎。选择在夜晚动手,当日都排查妥当,不会有人见到。
如今事情的真相也只有宫里的那位官常在最清楚了。
“主儿吩咐的事,我瞅了时机便进宫见她。”
纳兰府里的主仆此时才算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面面相觑。
……………
第二日,延禧宫里的掌事太监德顺奉宸贵人之命前来纳兰府。
德顺手里提着一个花灯,这正是昨日刚送去的那盏葫芦花灯。
娟儿热情的接待公公,奉上茶。
没成想,德顺没有赏脸。
直接说明来意:“宸贵人差遣奴才前来归还这盏花灯。小主说了,少夫人的心意小主领了,只是这东西就不收下了,还有之前送去的锦缎,今日也一并归还。劳烦娟儿姑娘代替你们家主子收下。小主还说了,今后若没有什么事,便不要随意进宫见她。宫里毕竟是宫里,后宫不能随意见外人。宫里小主还等着奴才回去伺候着,就先告退了。”
说着,另一个公公也上前,手里捧着锦缎。
娟儿一脸茫然的接过两样东西,眼看着两个公公已经离去,也不敢问出个所以然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