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了,得意忘形了!”
苏子方欲哭无泪,但是又没其他的办法,一旁站立的道人已经走来,示意苏子方和他走。
苏子方恨不得扇自己五个嘴巴,明明那个送自己上山的道长叮嘱过,掌教问什么就答“”什么,自己之前一番对答以为天衣无缝,加上掌教的反应,真让自己觉得已经万无一失,“苏子方啊苏子方“”,你真是贱骨头,这种时候了,你拍什么马屁啊?这家好了,拍马脚上了。这可怎么办?杂役院,不会就是每天打杂吧?”
胡思乱想之间,苏子方已经跟着那道人来到偏殿。
那道人到没什么表情,对苏子方说:“按辈分,你们这些师弟的道号也该是‘清’字辈,真大宗传统,第二个字由新入宗的师弟自己抽,只凭缘分。”说罢,将一个签筒递给苏子方。
苏子方没想到起名这么重要的事居然如此草率,不过再转念一想,“自然而然”似乎也符合道门的作风,于是伸手接过竹筒,摇了七下才摇出一支竹签,苏子方捡起一看,上面刻着一个“风”字。
“那从今日起,师弟你的道号便是‘清风’,贫道道号‘清流’,早你入山六年,自即日起,我们就是同门师兄弟了。”
“敢问师兄,那‘云’字辈是咱的......”
“师父师叔大多皆是云字辈。”
苏子方恨不得再扇自己五个嘴巴,也就是说先前那云沉道长,很可能是自己的师叔甚至是未来师父,怪不得云沉道长在真武殿外让自己不要信口开河,自己随口套个近乎,无意之中已是造了口业。
一边安慰着自己不知者无罪,一边答谢师兄的苏子方叹了口气,心里划过一个念头:“没别的,就是后悔。”
“带你去住处,一会会有师兄带你们在宗内转转,今日始,就算做正式出家了,明天开始,每日功课、杂役都会有时间表,虽然入的是杂役院,但也可以一起修行、听课,只是要做的事更多而已,今年八月十五中秋节,会有各个大宗门派上山,老一辈交谈论道、小一辈比武拜师,每个人都有被收为徒弟的机会,师弟,你要是用功些,也许就可以脱离杂役院,正式拜师学道了。”
这一番话算是给苏子方吃了一颗定心丸,虽然起点和自己想象的有差距,但是只要有机会,就还算天无绝人之路。
“求上得中吧。”苏子方如此想到。
天色渐晚。
结束了山上的第一天,苏子方坐在床边,和师兄弟们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聊天中,年纪最小的小道士清心,是最让苏子方喜欢的一个,说起来,清心的遭遇和自己挺像,家道中落,父母双亡,虽然还有一个大伯,但人家明显不愿意带着这么个拖油瓶,干脆送上山来,也算仁至义尽了。清心年纪最小,只有七八岁,虽然身世凄苦,但也不郁郁寡欢,反而意外的活泼。
“清风师兄清风师兄,你怎么什么都知道啊?”
“师兄师兄,我们什么时候能下山闯荡江湖啊?”
“师兄师兄,你说我们掌教老爷修为有多高啊?”
苏子方对这些孩子问题,东拉西扯,有的是靠今日一日的听闻,有的是靠出家前的见识,同样的,自己今日也有了很多以往在山下接触不到的知识。
例如那修行之人的境界高低,如何评定。
修行之人,先炼体、后入实、再返虚,分境界而言,共计九境,而三境为一个大境界。
修行入门者,以炼体境打磨肌骨、洗筋伐髓、打开窍穴,所以炼体三境,乃是:素骨境、轻身境、有感境。
第一境素骨境,乃是修道入门之境,修行之路能走多远,修道之途能有多宽,前进之途是坎坷还是平坦,都与素骨之境打下的基础有关,正如工匠盖楼,素骨境正如高楼的地基,地基若不扎实,就如空中楼阁,虚无飘渺。佛门也好、道门也罢,“入门”的功法,都在于打好一个稳固的基础,只有这样才能在修道之路上走得更远。
素骨之境,意在增加躯体的强度,修道者修习功法,自丹田提炼出一股纯净真气,让这口真气顺着筋络游走四体百骸,去除体内的杂质,素骨境大成境,全身骨骼如同白玉,骨骼越是洁白无暇、完美无缺,就说明素骨境的打磨越成功。
第二境轻身境,是修道更进一步的证明,所谓轻身,不仅仅是身轻如燕,更是全身杂质毒素进一步排出体外,一口纯粹真气流传更远、更快,修道者体魄更强,全身杂质净出,修道者自然宛若新生,丹田气府更加宽阔,素骨境的寻常招数在轻身境修士手中使出,往往效果更好,威力更强,原因无他,皆因对自己身体的掌控更上了一层楼,仅此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