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娥们伴着清灵悦耳的仙乐,衣袂飘飘、翩翩而舞,宴会的气氛渐渐达到高潮,群仙觥筹交错、谈笑风生。玉帝已经喝得面色潮红,他对众仙道:“朕今日蒙难,天廷也险些倾覆,幸蒙佛祖出手相救,朕欲重谢佛祖大恩,众卿以为如何?”
群仙齐声附和。
玉帝对如来道:“佛祖,让朕如何答谢,您但说无妨,只要朕能做到,朕一定答应。”
“玉帝客气了。”
“佛祖但讲无妨。”
“贫僧有感于东土众生被七情所迷,为六欲所惑,想将佛法传于东土,救黎庶于苦海。”
说话声、吃饭声、喝酒声此刻戛然而止,只有仙乐尚在不应景地奏着祥和乐音。群仙无论先前在干什么,此刻都屏气凝神地望上台去,只有仙娥仍在附和着仙乐在跳着不应景的舞。
玉帝眉头紧锁,右手来回捻着胸前的青髯。太上老君恍若未闻般继续吃菜,细嚼慢咽的声音很小,但每个人照样听得到。灵宝天尊面无表情地在出神。
元始天尊脸上挂着微笑,细看又似笑非笑,他饮尽杯中的酒问如来道:“我道门在东土传播道法许久,佛祖认为那里是苦海?”
“明心见性之前,人人皆在苦海,东土众生亦不例外。”
元始天尊大笑数声:“好!那就请佛祖把小乘佛法传到东土,拯救东土这片苦海。”
如来听后,脸上仍保持着笑容,但已全无笑意,盯着元始天尊、元始天尊放下手中的酒杯,带着笑意,迎着如来的目光。二人目光交汇,整个会场气氛如凝固住了一般。连在角落的老陶,心中也紧张到了极点。
老陶知道内中的渊源。天竺是佛教兴盛的地方,东土是道教兴盛的地方,而中间的西域、波斯夹杂着各类宗教的缓冲区,两教都有传到对方大本营的想法,但道教因为中华文化的夷夏之念,东土众道士对道教外传并不热衷,而佛教却急切地想把佛法传播到人间的每一个地方,地大物博的东土怎能放过?道教见外传无望,就把自己的大本营守得水泼不进、针插不如。佛法要想传到东土,最要紧的是得到执掌道教的三清同意,玉帝和天廷的意见倒不那么重要了。天廷虽以玉帝为尊,但天廷大部分神仙确是道门弟子。佛教虽在天廷没什么势力,却实际控制着天竺,更在冥界和其它地方也有不小的影响。而佛法又分为小乘佛法和大乘佛法,二者无高下之别,但大乘佛法在佛法的传播和佛教的影响方面发挥的作用是小乘佛法比不了的。更何况,少了大乘佛法,就是不完整的佛法了。如来这次解救了天廷,救了玉帝。按理说,将佛法传于东土合情合理,玉帝和天廷应该答应,三清也不好说什么。而此时,三清之首的元始天尊却只答应小乘佛法传入东土。
时间一点点过去,又似凝固了一般。如来的元始天尊目光灼灼地对视着。二人令场上每个人都感到了巨大的压力。
连看热闹的老陶都紧张得手心全是汗,此刻夹在当中的玉帝的心境就可想而知了,他后背都湿透了,额上也都是汗珠。他终于坐不住了,对元始天尊言道:“大天尊,少了大乘佛法,这佛法就不完整了。不如将大乘佛法一并传入,你看如何?”
元始:“东土之人一向视外族为夷狄,自视甚高。佛法虽然精妙,老道三人怕东土之人轻慢,亵渎了佛法庄严,因而一直不同意佛法东传,佛祖对此有误解,也在情理之中。如今佛祖既然说了,我们不好再推脱,那就不妨先把小乘佛法传过来,日后尚有回旋的余地。玉帝可不要误解了我们的意思。”
玉帝作难的又看向如来。如来抬起头看着穹顶,陷入深思。
众人都看着他。许久之后,他低下头,仍是带着笑容道:“好,那就先将小乘佛法传到东土。若我大乘佛法与东土有缘,早晚都会传入。”
众人都松了口气。玉帝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老陶当时看着玉帝却心想——平时觉着他没什么作为,此时看来还真难为他。看来这玉帝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做的了的。
宴会结束后,玉帝和三清率众仙一直把如来送到南天门外才回来。老陶正要回去打点行装好去五行山赴任。这时却有仙官找到他,说玉帝要单独召见。他惊愕不已,只得随仙官去见玉帝了。
玉京金阙。
灵宝道:“依如来刚才宴会上对孙悟空的偏袒劲,他不会和孙悟空毫无牵连”
太上老君:“把事情连起来看,似乎能说得通。”
灵宝:“你是说,从孙悟空的出现到这次的大闹天宫,再到天廷请如来出面降妖,最后我们不得不答应佛教东传。这几件事都是他们在背后……?”
老君:“不知道他们是什么时候渗透到天廷,可笑我们还一直觉得天廷在我们掌握之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