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城即是如今的大同,北魏前期,曾把它作为国都。当时的平城和南朝建康一样,佛寺遍地都是,其中永宁寺则号称“天下第一大寺”。
这一天,永宁寺大雄宝殿的佛像前,一位身着衮袍的君王正在进香。他虔诚地望着佛像,默默地祷念。他就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他亲自率兵东征西讨,统一了中原。
殿外,一名朝臣火急火燎的就要往殿内闯,被侍卫拦住了。他一把扯住中曹的衣袖,喘着粗气道:“大……大事……大事不好了,我要见陛下。”
中曹忙作势禁声道:“不行。陛下礼佛时,不许任何人打搅,否则,就是死罪!”
“这可是万分紧急,耽误不得啊!”
“不行”
……
“大胆!为何在大雄宝殿前无礼?”一声厉问,二人见太武帝已站在殿门前,阴沉着脸。
中曹忙跪下,吓得哆哆嗦嗦。
那朝臣忙道:“回陛下,是雍州大都督八百里急奏!”
他紧锁着眉头看了一遍,手心里慢慢出了汗。
终于,他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冷冷地吩咐了两个字:“回宫!”
走了不多远,他又下旨道:“着三省所有官员半个时辰后进宫议事,延迟不到者——斩!”
一个时辰后,太武帝左臂搭在扶手上,左手捏着雍州大都督的奏报,饶有兴致地观察着群臣得知奏报内容后的反应,群臣一片骚乱,议论纷纷。
太武帝待群臣稍稍平复,不紧不慢道:“朕自即为以来,四方征战,一统中原,又西定关陇,直至河西,只待积蓄国力,一鼓作气,灭了南朝,一统天下。却不料关中却出了这么一个叫‘盖吴’的乱贼,聚集数十万众谋反。关中若失,中原危矣。诸卿有何良策?”
大臣们到底不是吃素的,议论了一阵子,太武帝总结了一下,遂下了几道诏书。一面授予雍州大都督重权,让他不惜一切,继续施压;一面令叔孙拔统领并州、秦州两处兵马进关中平叛。
叛军的势头得到了遏制,朝廷上下刚要松口气的时候,河东薛永宗却又聚众起事,响应着盖吴叛乱。河东离平城不远,直接威胁着国都的安危。迁入平城附近的各胡群部落也响应盖吴叛军,南朝大军也欲伺机而动。一时间,平城内人人自危。
太武帝一动不动地站在地图前,那图上叛军形势已是“遍地开花”、“烽烟四起”。他脸上的瘦削憔悴并没有减却半分刚毅。
“启奏陛下,御史许荣手捧一道奏疏跪在宫外。”
“他为何不进来?”
“老奴已经让他进宫面圣,可他说此封奏疏一上,他就要人头落地了。他已让家人备好了棺木。”
太武帝眉毛一动,转过身来道:“哦?那先把他的折子呈上来。”
“是!”
太武帝看完奏疏,一拍御案,猛一起身,咤道:“将他押进来!”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