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有很多外国的游客,不知道为什么几乎都是肤色白的人,大半是长期逗留者,这样的餐厅遍地都有。
我在这里点过好几次大公河里捕的鱼,至少菜单里是这么写的,有冰爽鲜凉的椰子汤和清蒸白鱼肉是我的最爱。
可吃起来还是有些不自然,毕竟这大河是生活的来源,鱼虽然鲜美,可还是会有一定的排斥感,菜单上还是建议不要标注在哪里来的鱼,这样也许吃得更开脱。
可能各自的生活就是这样,互不打扰又相互联系,对各自的生活满意就好。
我可能就是对生活不满意,才来寻找不同的地方,不同的生活方式,来容纳自己的小小的心。
在餐厅的标间里,度过一夜,到了早上,我漫步在沿河的大早市,就像家乡的小巷子里,曲曲折折的锦小路热热闹闹得挤满了本地人。
看到在草地上摆出的鲜鱼,我不禁倒吸一口冷气,感觉到中度的冲击:“哎呀,原来我吃得就是这种鱼?”
因为是在河里捕来的鱼,外观竟然和我想象的白色板鱼相差十万八千里。
要说面目狰狞可能有点夸张,但老实说,并不是“令人食欲大增”的样子,绝对不是。
然而只要没有亲眼看到这模样,味道本身实在是不错,这个早市上到处是这类“让人既想看又没食欲胃口”的趣味十足的野生食材,挤得严严实实。
可能不要接近真相,也可能是一种幸运……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