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初中同学十分靠谱,他们在过年前结算了所有的工资,相当可观。他把钱存进了银行,办理了人生第一张银行卡,存着的每一分钱都是自己用汗水挣来的。
他不打算回家过年,工地又放假了,左思右想,就去了海边的一个小渔村。他最开始去的那个城市就靠着海,但是他在那待了五年,一直没有去看过。后来的工地没在海边了,就更不可能看到海了。
他初中时学到过一篇课文,讲山的那边是什么。他虽然不喜欢学习,成绩也不太好,但是挺喜欢语文课的。语文课上的每一篇课文,都是他了解这个世界的窗口。语文书上的、考试卷上的每一个故事,他都会很仔细地看完。
他那时也在思考,山的那边是什么。他从小就在山里长大,四周除了山还是山。他曾经爬上了周围最高的那座山,甚至还爬上了那山顶最高的一棵树的树梢,极目远眺,想看到除了山之外的另一番景色。
可除了山,还是山。山的那边还是山,无边无际,无休无止。
他从书上看到了海,看到了沙漠,看到了雨林,知道山之外有另外一个世界。海没有任何理由的吸引了他,他一直向往着蓝色的大海。
所以这个过年,他去了一个小渔村。他并没有做什么攻略和出行计划,只是在买票时,问售票员哪里可以看到海,听了她的推荐就买了来这里的票。
这个小渔村真的四面都被海所包围。他最开始甚至不知道怎么登上这座岛,更不知道这小渔村怎么抵达。后来是一个撑船的老渔夫带他过去的。
那渔夫船上有一盏老旧的油灯,闪着微弱的黄色的光。光被海风吹来吹去,挣扎了许久终于熄灭。
那光让他想起了老家木房子里的灯,也是黄色的,只不过不经常点亮。爸妈平时一到天黑就睡觉,很少点灯。黄色的光让他觉得温暖,可是没有哪一盏灯能一直为他点亮。
老渔夫见灯灭了,也没再点亮,他们接近灯塔了,有了方向。渔夫开始唱起了他听不懂的曲调,和着船桨的声音,伴着风吹海浪,构成了一支美妙的交响曲。他沉醉其中,盯着灯塔那越来越近的光。.kansh.co
郝仁在这个小渔村待了十天,晚上就住在这个老渔夫家。第一天上岛时天已经黑透了,找旅馆不方便,老渔夫就带他回了自己家。第二天他准备去找一家旅店,但是临近过年,房间要么是已经被定了,要么就是他觉得贵了,所以又晃回了老渔夫家。
老渔夫最后收留了他。说是因为孙子孙女不回来过年,他一个人觉得孤独,就留郝仁一起过年,权当有个人说话。
白天郝仁就四处溜达闲逛。他花了五天时间,把这个小渔村逛了个遍,感受了一下渔村的年是怎么过的。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山里人家的年,从吃的到各种仪式,每一个细节都让郝仁觉得鲜活有趣。
除夕夜那天,郝仁也吃到了老渔夫准备的年夜饭。郝仁本来想帮忙处理食材,但是那些海鲜个顶个的奇怪,烹饪方式也很奇怪,他越帮越忙,就索性在门口跟渔夫家的大黄一块蹲着。
年夜饭很好吃,除了一道他实在吃不习惯的螃蟹,其他的都很美味。郝仁其实很好养活,他不挑食的,有什么吃什么。也没人问他喜欢什么。
渔村逛完了,郝仁就去沙滩边躺着。海真的很蓝,蓝中又带着绿,他形容不上来,就是觉得很好看。他就闭上眼那么躺着,吹着海风,听歌词里海哭的声音。他觉得海没在哭,可又觉得是在哭,如果没哭,那声音怎么会那么难听。海得是哭了多少万年。
还有就是那句诗,面朝大海,春暖花开。花不会生在在海平面,它们生长在身后的陆地上,所以面朝大海,怎么春暖花开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