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秀清此时正是位高权重,自然东王府也是相当的气派。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前前后后换了好几次,最后才选择了一个清朝官员家作为基地,然后开始大肆扩建。
东王府在大门前兴建了一座高大门楼,约有五、六号门面宽,门外另有一座四五丈高的五层“望楼”,四柱密钉铁蒺藜,远在浦口的敌楼都能见到。大门外还有大炮数门,早晚鸣放,十分威风。
为了仿效一般朝代,在它的大门外还设置了大鼓一面,专供民间告状之用,“有事无论大小,皆于门前击鼓,内中即有妇女(女官)出问”。这是一种整饬社会风气和军纪的重要措施。
等到章平走到东王府门前准备拜见的时候,迎面挂着一幅威风凛凛的对联:东国诸侯,替天行道,王畿千里,顺地无疆。
进入二门的时候另两幅对联则显得更加威严:位冠百了,肇启天朝新日月,职司左辅,宏开景运大乾坤。
东风解冻,暖回阳谷之春;王泽敷天,普锡群黎之福。
东王府内室以外设方厅各一,东曰“承宣厅”,西曰“参护厅”,均为传令官办公处所。另有东殿尚书挂号所。王府附近还有“侍从馆”(即参护厅),负责武装保卫东王府。
向东王府官员挂过号后,这人也知道章平是即将与他们共事的同事,或许还是顶头上司,也不敢怠慢,满脸堆笑的陪着章平说话,另外有人赶去报告杨秀清。
约等了半个时辰,才来了个传令官,一脸正气的宣章平前去参见。
章平深吸口气,随着那人带路,继续向府内走去。
为表明他的严谨,一路上章平可以算是目不斜视、规规矩矩的。不该看的地方一点不看,绝对不敢有任何的左顾右盼。
偶然间遇到早期就是朋友的顺子,正在站岗的他见到章平后也只是点头致意,他可没有章平那样的好运,似乎他现在还只是一般的参护。
走到一间屋前,传令官制止了章平,然后前去禀报。
很快他就得到了东王的召见。
“殿左九指挥章平参见东王!”
杨秀清此刻正在用心的看着面前的地图。暗中瞅了瞅他的脸色,显然今天他的心情还是挺好的。
“章平,你在城外做的我都知道了,不得不说做的是干净利落!而当初提议驻守安庆然后运粮,现在看来同样是功不可没啊!”杨秀清笑道。
“那全是东王的英明神武,与属下关系不大。”
“哈哈,章平,以后你也是东王府的官员了,不必这么拘谨。对了,你上前来。”
今天杨秀清的心情确实是极好的,刚刚才与天国高层开了个会议,确定了未来的具体方针,一切都是顺着他的意思来执行的。
本来他在这儿只是在细细考虑着计划是否还有什么不妥之处,现在章平碰巧赶来,想起过去章平在大局的分析上还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的,所以这次他也就想听听章平的意见。
“北伐,而且马上就要出发?”章平一愣。
“是啊,北伐之事,宜急不宜缓。我看现在大军刚刚打下天京不久,理应趁胜追击,直捣北京!”杨秀清自信满满。
看他这样子估计这事已经是板上钉钉了,章平垂下了眼眸。如果他记得没错的话,在后来的《李秀成自述》中总结的“天国十误”中第一条就是这个北伐失策。
太平军北伐被后代许多人所诟病,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北伐的将领以及部队的人数配比有点奇怪——
林凤祥、李开芳他是再熟悉不过了,只有将才而已,根本没有统率三军的能力;或许杨秀清也知道这一点,所以给他们配备的人数不过两万人而已。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