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月儿的精心照料下,小天的身子一天比一天的好起来了,他望着远远的天龙山主峰心中百感交集。“婉儿,你一定要坚持到等我回来。”水月洞天就在眼前,小天却踏上了前往长安之路。
辗转抵达长安后,小天并没有着急面见唐王,他在李淳风的府邸隐居了起来,一边安排着李淳风暗中保护女帝的安危,一边不去打扰李世民让他享受人生中最后的荣耀。
贞观二十三年的春天,也就是王玄策大破天竺的第二年,整个长安城都洋溢在一种喜庆的气氛中。
刚刚过完春节,好消息就一个接一个接踵而来。正月,在击败龟兹国后,阿史那社尔俘获龟兹王布失毕和宰相那利,回到长安,李世民训斥了布失毕一番,然后任命他为左武卫中郎将。
紧接着,西南徒莫祗等族也归顺大唐,太宗皇帝在这些民族所在区域被划分为傍、望、览、丘四州,划归朗州都护府。不久,右骁卫中郎将高侃大败了胆敢不入朝的西突厥车鼻可汗,西突厥部落相继投降。后在拔悉密部落的土地上置新黎州。二月,左骁卫将军阿史那贺鲁击败西突厥未投降的余部,大唐在其地置瑶池都督府,隶属安西都护府。三月,又置丰州都督府(今内蒙古河套地区),命燕然都护李素立兼任丰州都督。大唐的版图再一次在贞观末期的最后一年大大的扩张了。
数天后,自去年秋天就一直大旱的关中平原下起了绵绵春雨,龟裂的土地开始冒出了嫩绿的新芽,大地展现出新的生机。李世民喜出望外,他认为这是新的吉兆,于是振作精神拖着病体,率领百官,来到显道门外,诏命大赦天下,以报答上天的恩泽。上了年纪拖着病躯的李世民似乎看到了再次重振雄风的机会。
在他逐渐露出笑容之际,突然一个坏消息传来,李靖病危了。李世民带着抱病的身子专门跑到卫国公府邸去看望李靖。这个昔日的战神威风八面、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大将军,原先雄壮威武的身姿现如瘦弱的没力气却只能躺在床上坐都坐不起来。李靖形销弱骨,弱不禁风,早已不是当年的李靖。李世民不由得眼含热泪望着这个曾经威风凛凛为大唐帝国攻城掠地,立下无数赫赫战功的大将军,这个对他忠心耿耿毕生予以重用、敬仰的同时却又暗自防范的老将军,唐王太宗皇帝禁不住悲叹中来,泪水交流,他满含热泪对着李靖说:“公乃朕生平故人,于国有劳。今疾若此,为公忧之”。而李靖在病床上只能吃力的微微抬着胳膊吱吱呀呀的连整句话都说不出来。李世民无可奈何带着叹息和悲伤离开了护国公府后,小天却出现在李靖的病床前。
看见小天,李靖垂危的眼神焕发出一丝光彩,他努力想说什么,小天对他淡淡的摇摇头。“你已经完成了你今生的使命,你的荣耀功绩将永运记入中华文明的史册,凌烟阁功臣名录记载了你的战功辉煌,你无愧于你的一生,无愧于战神的称号。”
听完小天的评价,李靖干瘪的面容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慢慢的闭上了眼睛,嘴里还依稀嘟囔喊着—杀啊,冲啊。小天不禁热泪盈眶的望着古稀垂危的李靖依旧沉浸在往日的硝烟战场上的雄姿,他转头默默的离开了。
老兵不死,他只是睡着了。不久后,一代战神撒手人寰。
李靖的离去让刚刚有所振作的李世民又倍受打击,这也加重了他自己的病情。他似乎也感觉到了自己的天数将近,但他心中不服。自己打下的宏伟江山社稷就要像袁天罡说的会落入旁姓之手,更让他耿耿于怀。黄昏时分在书房养心斋,美丽的宠妃武媚娘在给他端上了精美的茶点后悄然离去。年老的唐王在望着武媚娘婀娜的背影,心中波荡起伏思绪万千。武家有女出成长,一朝造在君王侧。长安城的流言不断的在他耳边萦绕,他在书房不断踱步徘徊着,这个念头在心中徘徊已久,虽然心中充满着万千不舍,唐王最终眉头一紧,牙关紧咬着来到书案前,准备写下诏书。
李世民嘴里念着:“白绫五尺,今夜赐武媚娘悬梁。”
李世民刚要落笔,门外太监大声禀报着:“启禀圣上,大唐国师前来参见。”
听到太监的禀报,李世民顿时呆住了,嘴大大的张着合不拢,手中的笔一下掉在了地上。
“速速有请国师。”李世民慌张的命令着太监。
当看到太监引领进来的小天时,李世民惊讶的一下坐到龙椅上。隔了好一会,他才呆呆的对着小天说:“光阴已过数十载,你却容貌依旧,风采依然。为何上天对我却如此不公?”
小天轻叹了一声,“你我各有天命又何必强求呢?”
李世民无奈的长叹一声,“你既离我而去,又何故今日到返?”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