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天的还未天亮,近千艘倭国主力战船满载士兵浩浩荡荡的驶出了白江入海口。百济国君扶余丰激动的站在岸边期待着倭国援军的到来,信中说这次来的是新造的大型战船,扶余丰特别的期待。
长长的倭国战船一眼望不到头,顺着海风驶入了大海,倭寇主将朴市田来津站在一艘较大的旗舰船上翘首张望着茫茫的大海。在驶出两个多时辰之后,远方的地平线上终于看到了舰队的影子,高挂着倭国的战旗。朴市田来津欣喜若狂,船上的倭国士兵们也都振臂高呼。他下令战船分两列在海面上排开,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船队。远远的船上打出了旗号,朴市田来津欣指挥着水兵打旗回应。两队船在海面上的距离越来越近。但朴市田来津突然感觉到有些不对劲,这一路出来,原来封锁入海口的大唐船只一只也没见到,原计划会和巡逻的部分唐军船只激战也没有发生。虽说有消息说唐军舰队回去运粮了,但至少会留下些警卫的船只,而且经常来骚扰的新罗船只也没了踪影。望着海面上开来的船队越来越近,终于数清了只有区区三四十艘,这与书信中所说的200余艘相差甚远,而且越看船型也不对。
不好,中计了,这不是东瀛船只,这是新罗战船。
果然,开来的船队上此时突然旗帜一变,战鼓声响起换上了新罗和大唐的旗帜。虽然目前只面对这区区的三四十艘新罗战船,,朴市田来津也不敢迎战。他亲自挥舞着旗帜,命令千艘船队调转船头,匆匆的往白江口海域返回。上千艘的战船被三四十艘战船远远追着,新罗战船上的士兵摇旗呐喊,擂鼓助威。上千艘的倭国战船扬帆狂奔,海面上的景象可谓是奇观。
但朴市田来津丝毫不敢停留迎战,督促着水手加紧划桨。当倭国舰队快接近白江口海域时,朴市田来津惊愕的发现原先不知所踪的大唐水师舰队已经彻底的封锁了白江入海口,正列着队形向倭国舰队压了上来。
“冲破大唐舰队,抢入白江。”朴市田来津用旗语一遍又一遍的挥舞着。原来一字排开的大唐舰队,两翼展开,彻底的把倭国舰队包围在当中,一场当时世界上最大规模的海战就此爆发了。
随着大唐船只的包围圈逐渐缩小,上千艘的倭国战船能活动的海域越来越小。朴市田来津指挥着船只冲在最前面,率先与大唐船只接了火,海面上箭雨遮天蔽日。虽然倭国船多兵多,但他们的船比大唐的船低了2-3层楼高,倭国士兵值得仰着身射箭,箭只虽然密集,但大部分都射在高高的船沿边。而大唐士兵一个个居高临下,更加挥发自如,射出的箭羽全部在倭寇战船之内,倭国士兵中箭的惨叫声和扑通扑通的落水声不绝于耳。
随着船只的撞击,大唐战船精湛的造船技艺发挥的淋漓尽致,而倭国的战船本身就小,技艺远差大唐工匠,而且倭国资源匮乏,所用造船的木板也比大唐的战船薄出了许多,相撞之下几乎是一碰俱列,根本撞不开前面阻挡的大唐战船,还被撞的四分五裂。
一些倭国战船寻找着大唐战船的缝隙处,赶在合拢前拼命出逃。随着包围圈越来越小,逃出去的船也越来越少。看着倭国战船已经没有什么活动空间了,开始自相混乱碰撞,刘仁轨亲自擂起了战鼓。顿时间唐军战船上万只火箭齐发,密密麻麻的大石块从天而降,海面上的倭国战船四处冒着火光,浓烟滚滚。不断落下的大石块砸断了桅杆,倭国士兵一片片的被砸倒,一些大石头砸穿了甲板。带着挣扎的士兵没入海中。
倭国的士兵争相躲避着,不过就算他们躲入船舱之中也依旧难逃厄运。大唐战船上配备了绞车弩箭,巨大的弩箭贯穿了倭国的战船,打的千疮百孔。不少在船舱中躲避唐军箭羽的士兵被连同船板穿透个透心凉。熊熊烈火,滚滚浓烟中,大部分倭国战船都变成了着火冒烟的刺猬船,倭国士兵密密麻麻的在水中挣扎着,海水都被染成了红色。
看到倭国战船船面上的人几乎都死的差不多了,刘仁轨战旗一挥,大唐战船上高高的搭下无数踏板,斜斜的搭在尚未沉入水的倭国船只上面。刘仁轨亲自手持一把朴刀,站在船头大喊一声:“杀。”大唐官兵嚎叫着蜂拥冲下踏板,跨上倭国战船四处追杀躲避的倭国残军。倭国残兵爬出舱室拼死抵抗,无奈军心已散,大唐将士士气高昂。
海面上的战斗很快输赢已定。远处战鼓声响起,站在岸边的百济国军扶余苏不甘心倭国舰队就此覆灭,派大将率领着残存在白江的船只赶来营救。刘仁轨令部将率领部分船只继续扫荡海面上的倭寇余船,自己带着舰队主力迎了上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