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凡一直在等待考试的到来。
每天白天上班,晚上复习。
没听到消息还十分忐忑,听到后反而十分平静。
可能是战线太长,叶凡已经麻木了!
但是还是要打起精神。
好好准备,积极考试。
考试的范围是什么?
考试的形式怎么样?
考试的安排?
考试的时间?
毕竟好久没有消息,现在终于有消息了,叶凡需要仔细研究才能做好充足准备!
当然在此之前,叶凡需要给各位家长一些回应。
仔细研究学生的情况后。
叶凡发现有些话不得不说。
双减下刚过去一个学期,诸多现象和情况一一出现。
1)大的背景情况
)双减政策下,有些家长可能对于政策产生了误解。有的家长认为不用管孩子?针对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搞清楚双减是什么?
双减全称《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都不用看内容,我们就从标题很直白的知道一方面是减轻作业负担,一方面是打击校外培训。再加上托管延时服务政策。
这些既减轻了家长的经济负担也把家长从内卷式的竞争中拯救出来,但是似乎给家长一种错觉,自己就不用管孩子学习。
这种理解完全就是偏激了,的确这个政策在学习上老师的任务更重,减轻了家长的负担,但是家长仍有自己家庭教育的任务,需要调整自己的角色。
专业的给专业的人做没有问题,老师管学习,难道其他的家长就不管了吗?
同时说句实在话,在学校一个老师要管理50甚至60甚至有可能70个孩子。
再加上备课、批改作业、上课、其他杂事,时间是非常紧张的,如果是班主任那时间更紧,所以分给每个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只能把握大方向,不可能面面俱到。
这不是一对一辅导,无论是时间还是精力,老师都独木难支,这不是抱怨,只是告诉各位家长一个客观事实。
同时最了解孩子的永远是家长。
毕竟从呱呱坠地到蹒跚学步,家长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孩子最听的永远是父母的话。性格上的问题有哪些父母最清楚,同时父母对孩子的手段比老师多,所以帮助孩子纠正习惯父母更有用。
一二年级阶段学的东西,非常简单。
只要是智力正常和有一定生活经验的孩子,这些都可以很快地理解。
100分的卷子平均分90以上都是常态,100分很常见。
但是一到3年级马上分数一下子就拉开,三年级难度增加再加上多了一门课,导致不同孩子习惯不同结果不同,习惯好的马上能理解难的内容,而习惯不好的马上无法依靠之前的经验就跟不上。所以一二年级阶段最重要的是培养孩子们的习惯。
这就导致一个孩子成长过程中性格、行为、学习等等的习惯的塑造,需要家长来做,老师能帮忙但是主导的还是父母。
学习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每个阶段有每个阶段的特点。
在小学有3个坎:一年级、三年级、六年级。
目光放长远,为了帮助孩子未来走得更平稳,习惯的培养一定要重视。
因为一年级的内容比较简单,考察的题目也是原题(如果家长有看课本),而到三年级内容难度大幅增加,只有基础扎实才能保证安稳度过,即使90分掉下去,只要基础扎实能很快跟上,要是基础不扎实学起来就就越来越困难,最后积重难返。
b)具体来说一年级是刚步入小学,环境发生改变、孩子的思维改变、学习内容要求改变、行为要求改变等等,所以各位家长要做好心理准备,如果孩子存在学习困难和习惯不好就要及时跟老师沟通关注帮助孩子。一年级知识简单,孩子可塑性强,可以很快跟上来,越往后越难。
2)孩子学习帮助
)家长如何掌握孩子学习情况,看卷子和作业
试卷和作业考察的是知识点的掌握和做题技巧
试卷
100分表明孩子这一阶段,知识点和做题技巧没有问题
90分表明孩子这一阶段,知识点基本掌握,做题技巧存在问题
80分表现孩子这一阶段,存在几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做题技巧存在问题
80分以下表现孩子这一阶段,存在多个知识点没有掌握,做题技巧基本没有掌握
作业
甲+表明孩子这节课,知识点和做题技巧没有问题
甲表明孩子这节课,知识点基本掌握,做题技巧存在问题
甲-表明孩子这节课,存在知识点没有掌握,做题技巧存在问题
没有评级表明孩子这节课,知识点没有掌握(不同老师的评级方法不同,但是只要看就可以很快理解)
而做题技巧包括
学习的态度是否认真,是否上课听课了,听懂了没有,会做题了吗
其中会做题就要按照做题的步骤一步步来,是否按照老师教的有序做题,听题,看题,做题,检查这个步骤是否做到,再细致到题型比如看图写算式,听题,看图(不漏掉任何细节,从左往右,从上往下),再写算式等等(老师每个都进行讲解和练习,是否有按照老师讲的做,没有就容易遗漏和做错)
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失分是粗心大意马虎,就不重视,不关注,孩子只要按照要求做题,是不可能遗漏,这个还是孩子做题技巧没有掌握。
一年级内容很简单,在家请多跟孩子规范习惯和行为,强调根据老师教的做题,那么在不断学习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习就没有问题,态度和习惯永远是孩子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b)孩子习惯的培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