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元武八年的四十年前,周国编入户口的人数有六千万。到元武八年,尽管周国已经“收复”了天下一半的土地、并将超过半数的人口纳入,但户口中的人数却只剩下一千万。即使如此,在可用人口巨减的情况下,周国仍旧维持着多达六十万的兵力。这些士兵集中在边境和京城附近,其中京城占大头,有将近四十万人。
元武八年八月二十日,皇帝命令征南将军任灵率领五万士兵,秘密从京师出发,攻击冯源势力,具体的进攻位置是该势力与周国接壤的重镇——平林,那里储备了可供三十万人食用两个月的粮食,成功夺取此城将大大减少周国粮草转运的压力,节约周国的物资。
与征战十年、拥军六十万的周国相比;冯源手中那人数不够十万、训练也不足的军队实在显得弱小。但冯源也有优势,他的周边除了周国,没有一个像样的势力;而且他们家族占据那片土地也有十几年了,也算得民心;与之相比,周国的边境起码还有四个势力虎视眈眈,很多占据的土地仍然有叛乱的风险。
因此,即使只有不到十万人,冯源仍然不可轻视。如果因为投入兵力不足,而与冯源陷入持久战,则周国的边境压力也将增大。所以皇帝希望在当年冬季的三个月中消灭对方,决定带领十五万士兵御驾亲征,出征日期定在九月三日。如此,算上任灵手下的五万人,以及在冯源周边部署的五万人,周国总计将投入二十五万人进攻冯源。
开战在即的八月三十日,一切已准备就绪,皇帝暂时离开了京师北部的禁军大营;他要到千秋宫跟皇后商讨朝廷政务,顺便也过问一下儿子们的教育问题。
“此次出征,来回起码要四个月。回来后还要处理一些积存的政务,兴许又要对西边(延庆、郭茂)用兵。我担心这次不说,儿子们又要晚一年读书。你看,我已经有四个六岁以上的儿子了,在下个月(九月)初,你帮他们物色一下师傅吧,具体怎么教你来安排。”到这个月,皇帝已经有四位六岁以上的皇子,他觉得也该让这些皇子读书了,所以特意嘱咐皇后。
“是。”皇后答应了下来。
第二天,皇后动身前往国学馆(周国最高学府)寻找合适的师傅,但是找了四天也没找到满意的。当时周国盛行儒学,教导皇子自然要找精通儒学的,所以起码要是“博士弟子”这种水平;但是在利用上午的空闲,见过馆中三成的博士和他们的弟子以后,皇后还是无法敲定其中任何一个人,时间有限事情却毫无进展,这让她有些焦虑。
良好的教育对皇子们至关重要,而实施良好的教育也需要优异的人。什么是优异的人呢?在皇后心中,优异的老师除了最基本的道德高尚、精通儒学外,最起码还要了解朝廷事务、在其他学问(如工艺、武术、兵法等)上也要有些独到的见解。要求十分高,自然难以找到合适的。
皇后计划四个皇子每人一名老师,她不想让这四人一块读书;尽管他们是兄弟,却彼此厌恶防备,其中燕王刘竑和齐王刘劭的矛盾最深。让一看就合不来的一群人一起读书,还要费劲先调解他们之间的矛盾,皇后懒得做这种麻烦事,所以决定将他们分开,省心省事。
而且,对皇后来说,除了自己名下的刘竑,其他皇子都没什么好在意的,他打算给刘竑配置最好的老师。但是,给自家孩子安排最好的老师,给其他皇子安排的自然也不能差太多。也就是要四个几乎全能的老师,时间不够、一时难以鉴别,皇后被这个问题卡住了。
到九月五日,见选老师这件事已经拖了五天,皇后决定转换一下思路,先好好了解一下其他三位皇子;因此在当天下午,皇后要求其他三位皇子的母亲,在第二天早上(六日)将皇子送到她所在的千秋宫,她打算与他们一一谈话,好好了解一下他们的品性。
于是九月六日,在千秋宫的偏殿中,嫡长子燕王刘竑、二皇子齐王刘劭、三皇子邢王刘勉、四皇子郑王刘常,四位皇子罕见的共居一室。
虽然四个人被召集到了一块,皇后却不打算立即与他们会面,她想先让这四位皇子一起玩一阵子,也好确认他们对彼此的态度。因此让他们先候着,并安排人为四位皇子送去了蔬果糕点,以及供他们玩乐的棋盘、投壶。
不过,当天在偏殿的可不止四位皇子。还有用三天时间骑马、赶了七百里路的征西将军赵岭,因为需要防备西边的敌人,所以皇帝在出征前紧急征召在外地休养、才康复不到一个月的赵岭。赵岭于早上五点赶到、稍微清洗了一下后,在七点进宫向皇后报到;与皇后短暂交谈了一阵子,便被安排到偏殿歇息,顺便观察皇子们的状况。
中书令程瑜也因为城中的防务问题,于当天早上赶到千秋宫。在向皇后汇报完情况后,程瑜打算去见一下在偏殿歇着的赵岭,皇后准许了。程瑜和赵岭是生死之交,感情很好,因为赵岭之前出征时染上瘟疫,在故乡休养,所以他们已经有一年没有见面。
因此,在皇子们聚集于殿中的早上十点,除了他们外,殿中还有皇帝的亲信、同时也是帝国元老重臣的赵岭、程瑜。另外殿内各处也分布着二十多名宦官。
四位皇子被领到各自的席位坐好,从这一刻开始,四人之间就已经弥漫着尴尬,在之后的几分钟里,谁也不说一句话。
打破尴尬的是齐王刘劭,他最先发声:“喂,去给我把箭拿来”刘劭对在他身边的一位宦官发出指令,宦官立刻将投壶用的箭拿给他,然后去放铁壶。不过,就在宦官转身走出五步的时候,“嗖”的一声,箭从他身旁划过。
“啧,不好玩。”宦官刚转过身,刘劭就以这位宦官为目标,将箭对向了他。在宦官走到第五步时,他将箭投了出去。不过刘劭也是第一次玩投壶(他玩成了“投人”),又是个小孩,即使瞄准了也没有命中的技术。幸好他水平差,要不然丢出去的箭很有可能会刺伤那位宦官、搞不好还会致死。
地位低下的宦官在生命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下,也不好动怒,只能尴尬的、笑着去捡抛出去的箭。但是刘劭的行为,让坐在房间西北角的两位大臣感受到了“危险”,此时刘劭手中还有三支箭,他们担心接下来他会将目标转为在场的其他皇子。
因此赵岭向程瑜使了眼色,程瑜点了头,迅速站起,直奔在房间西南角坐着的皇子们;他在刘劭转换目标之前,赶到他面前,恭敬的说道:
殿下,箭矢锋利,一不留神就会让您受伤,能将您手中的三支箭交给臣吗?
刘劭并没有正眼看这位中书令,他瞟了一下对方,便把注意力移向箭头了。看了几秒后,刘劭一脸嫌弃的将箭头指向程瑜,这让程瑜提高了警惕;但是随后刘劭就示意程瑜接着,程瑜迅速用双手接住三支箭,然后向刘劭低头致意。
看着中书令取走了危险物品,被攻击的宦官十分感激的看向两位大臣,赵岭对他点了头作为回应。
“齐王做事太不知轻重;皇后也是,为何将这种危险的东西作为皇子的玩物?”在程瑜回到席上后,赵岭小声的发出抱怨。
“皇后说过不擅长应对孩子,所以才让你我在这里看着呀!”中书令程瑜注视着四位皇子说到。
赵岭点了点头,然后说道:“不知这齐王还会搞出什么花样,我们两个得盯紧他。”说出这番话后,赵岭示意程瑜和他一道,坐到与皇子们相隔不到十步的地方。由于才发生险情,房中的小黄门秦不让也理解两位大臣的做法,并没有提醒他们“不该擅自移动席位”。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