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学子侃侃而谈:“刚刚学生所言尽是一种通过两地差价来获利的手段,其实获利手段还有许多种。”
“还有许多?”听的人越来越多,大家都对最近有些诡异的钱价波动而感到困惑和不解,听到这年轻人说竟然可以从中获利,一下子把众人的注意力都吸引过来。
“比如说商家,用钱买东西,再用银子卖出去,相当于买东西的成本降低了……如果反过来,进货时用银子,卖东西时用钱,这就吃亏了。”
“还真是如此!”围坐的众人有做小买卖的,闻言恍然大悟:“我说最近怎么挣的少了?原来是这个道理,不愧是秀才公,一语就道出了其中关键……我回去要……”这小贩挠了挠头又有些糊涂。
“用钱进货”旁边有明白人接话:“卖东西时记得收银子。”
“是极是极。”
“再比如,我看好钱价还会下跌,今天准备进一千贯的货,拿我就和对方约好十日后再来结算,到时候可能只需要八百贯就能拿下了。相反我如果看好了钱价会涨,就提前约好用银子结算!”李秀才见大家明白,又说了一个方法。
“这……”众人一时有些不明,但细细一想,突然恍然大悟,不由得大叫:“好手段,好买卖!”
这其实就是通过做空获利,黄二麻子听到这里,心里就是大震,根本没心思再听下去,中午吃饭也是心不在焉,反倒是关姓小吏吃的心满意足。
二人分道扬镳之后,黄二麻子立刻赶回声隆钱庄找宋致和,却发现宋致和不在。
这昇隆钱庄是大钱庄,有大掌柜二掌柜三掌柜,还有管事伙计十多人,两个头头离开是不影响钱庄的正常运转的。
黄二麻子如热锅上的蚂蚁,焦急的等着宋致和回来,好不容易等到他回钱庄,赶紧道:“大掌柜,原来那恒丰钱庄是故意压低钱价……钱价如果持续往低走,他就可以从中获利。”
宋致和听完,考虑了许久,才冷笑道:“那就把钱价抬高,钱价不是他决定的。”
黄二麻子想了想:“这样怕也是如他的意,价格抬高了也有获利的可能……”
宋致和闻言被气笑了:“那你说怎么办?”
“我就是不知如何是好,这才问大掌柜的拿主意。”
“不要想那么多,只要钱价保持原来的价格即可。”宋致和有些不屑:“我们有整个钱业公会,他一个小小的恒丰翻不起多大浪花的。”
“以不变应万变……还是大掌柜考虑周全。”黄二麻子毫不吝惜马屁。
不过没多久,那书生的言论竟然上了《旬日晨报》,而且是采取一问一答的方式在报纸上,这在国朝乃是头一朝,很是新奇!
毫无疑问,又一次引发购买潮,因为信息及时,而且都是眼下的时事,这让《旬日晨报》渐渐扎下根来,销量也是稳步上升。
老百姓现在就爱拿着报纸进行讨论,家不长里不短的,很符合老百姓八卦的心里。
不过钱价该咋样还是咋样,以宋致和为首的钱业公会的钱价普遍都涨了起来,渐渐向原来的价格靠拢。
但是恒丰银行给的钱价却越来越低,甚至达到了一两银子兑换一千三百钱的地步,从报纸一出来,再一次引来兑换潮。
那钱先到普通钱庄兑换银子,再到恒丰兑换钱,一来一去除去火耗,还能挣几十文钱,何乐而不为?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