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赵氏给的二百两银子,陆骏就离开陆家并没有直接回作坊,而是去找赵铁匠。
想要生产陆骏想要的机器,没有蒸汽机怎么办?陆骏倒是能找到蒸汽机,但那不符合他的要求,想了想去只有赵铁匠能帮上忙。
当然这只是他想当然的认为,真去找到赵铁匠,他并不知道蒸汽机的生产方法,但是这难不倒他,如今他手下也算是兵强马壮,可以拉出来几个人来做这个。
“陆公子怎么想起做这个?这东西有笨拙又不好用,还耗费银钱。”赵铁匠也见过蒸汽机,对其印象不佳。
“我敢说,十年以后这蒸汽机必然大行其道。”
“十年?公子要知道,国朝初立没多久可就有了蒸汽机,如今近百年过去了,这蒸汽机在国朝并没多大用处。”赵铁匠摇头不信。
和印象中的穿越小说不同,国朝虽然有蒸汽机,但不像大家以为的那样,早就应该大规模使用了。
其实国朝远见之人也能看到蒸汽机巨大的发展潜力,但因为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在国朝很好的发展起来。
其实真实的历史原因很大一部分在于市场需求。英国之所以率先发明和使用蒸汽机,正在于当时英国国内因为地质原因导致很多煤矿地下漏水,需要想办法把水抽出来才能继续开采。
有这样的需求,才会用蒸汽机代替人力抽水,当时的蒸汽机只能做直线运动,效率很低。
又蒸汽机在燃料为白菜价的煤矿使用,导致蒸汽机只能在煤矿用,其他行业用不起也用不到。
也正是英国煤矿普遍存在煤矿漏水这个问题,这才有蒸汽机生存的土壤,直到瓦特改良蒸汽机,使蒸汽机能够做圆周运动,才慢慢得以广泛应用。
但这也不是一下子发展起来的,改良之后的蒸汽机也存在功率低能耗大的特点,也并不是很快流行,这需要一个渐变过程。
相反,中国的产煤区在山西,本就是缺雨少水的地方,没有使用蒸汽机最原始的需求。而需要蒸汽机的地方在经济发达的江南地带,有存在燃料短缺导致使用成本过高的问题。
如果没有英国地质原因,原始蒸汽机是不会存在的,而没有原始蒸汽机大量需求,也不会有人去专门研究和改良蒸汽机。
并非是某些人或书中所说,对比了中国古代和英国古代的学校啊、识字率、科学技术积累等数据,说什么历史必然性,目的就是为了说明中国体制、社会环境甚至文化原因,中国才没有发明蒸汽机。
哪怕到了后世现代社会,还有人说什么中国制度、社会环境之类影响中国科学,却不想想为什么会有巴黎统筹会?还不是因为外国人怕中国人威胁到自己才搞出来这一套东西吗?
中国为什么能威胁到别的国家?仅仅因为制度不同的问题吗?这种话只能骗骗小学生。
中国并不比外国差,陆骏一直认为中华民族是最优秀的民族,没有之一,尤其穿越到这个时代之后,感触更深。
他也庆幸自己是从娘胎里穿越的,不然冒冒失失闯入这个社会,绝对是出身未捷身先死。
研究过蒸汽机在国朝的历史,再加上知道未来的历史走向,陆骏对蒸汽机很是乐观:“用处其实很大,关键是蒸汽机能否满足需求。让人们使用蒸汽机的理由只有一个,对他们有利益时才会使用。”
如今的蒸汽机似乎陷入一个恶性循环,因为没有太大的市场,就没人愿意去研究,其性能越是低下,导致使用成本越大,比使用人力的成本都要大很多,试问谁会愿意使用蒸汽机?
“当使用蒸汽机能代替人力和畜力,甚至比人力和畜力都要力大,而且花费极低,你敢说没人用?”陆骏指出关键点:“就看赵师傅能否制作出实用的蒸汽机来。”
赵铁匠陷入沉思,好一会才对陆骏到:“公子请放心,俺老赵知道改怎么做了。”
陆骏至今没有接触过这个时代的高级匠人,大多都是普通工匠,但就是这些普通工匠,就能实现陆骏想要的产品,这不得不让陆骏刮目相看,这也让他了解到古代中国的历史底蕴。
说什么古代技术传承的陋习,又说什么主流社会视科学技术为奇技淫巧导致古代自然科学无法进步。
陆骏如今若是再听到这类的言论,就只有呵呵了。
把蒸汽机的事情交给赵铁匠,这才回到作坊,他惊奇的发现,陆平志已经派人来搬东西了。
指挥的人是个大胖子,肥头大耳的,陆骏不太认识,他进了复兴木作坊时,就听到这胖子大声道:“你是不是不想干了?以后我才是大掌柜的,你们都要给我搬到新地方去。”
付波拦着大家道:“陆公子不在,没他点头谁也不能从这里拿走一样东西!”
胖子不耐烦道:“刚刚不是和你说了吗,我是新任大掌柜黄宗,快点让开,不然耽搁了生产时间你吃罪不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