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线:约3440000000虚年至约3548522000虚年
这是一个安静的宇宙,安静到能量生物如果不加防护就只能生活在恒星之中。
因为这是一个普通的群星宇宙,物资并不充足,甚至没有经历过重启,所以正在大肆扩张的兰特并没有注意到它,他也因此获得了“安静”的发展时期。
这个宇宙的背景温度十分低,相对温度制的150虚开左右。
如此的低温让源初觉得这里可能会一直沉寂直到热寂。
但是一些有趣的不曾设想的东西在这里产生了。
这个宇宙所涵盖的法则中,暗藏着一种可能,它让组成宇宙的基本物质中的少数几种存在十分多的排列组合方式。
这和激荡的能量的多样性比起来有过之而无不及,引用汉语的概念,我把它们在这里翻译为“有机物”。
星际有机物的产生无疑为新的生命形式存在的可能性增重不少。
事实上,在兰特的边境内也有一些低温宇宙产生有机物,但是因为温度还是不够低,有机物的种类太少,也便没有引起重视。
虽然某个兰特发现了有机物可以作为高能燃料,但是由于性价比太低了,也就不了了之了。
“星际有机物,为了燃料?还是为了生命?”源初的问题依旧层出不穷。
根据有机物只能在较低温环境下才有可能具备更多的可能性,我选定了几个合适的行星进行观察。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看着有机物的能量组合越来越复杂,但在某些行星上,有机物的合成收到一定的阻碍。
经过分析后源初得到结论:大气层有毒,其中的某些物质会抑制有机物的“活性”。
在幸存的有机物上,我在3475040073虚年的某一刻检测到了一丝极其微弱的灵能波动。
这对源初来说可是个大新闻,新的生命形式意味着新的思考方式。
这是个黄色的行星,它没有固态表面,取而代之的是粘稠的黃色流体,有机体就是在这坨黄色中发现的。
这黄色的环境姑且称之为:黄浆。
它们呈现“线形”,很细,但不是很长,在黄浆中蠕动着寻找所需的物质。
明显地,有机体的进化历程与能量体相比要大有不同。
能量体的灵能基本上锁定在诞生时刻,而有机体的灵能则在不断发展,而且在前期有爆发期。
除此之外,有机体的生命相对短暂,并且繁殖倾向十分旺盛。
这就导致了单一的生态系统中出现大量不同物种,并且产生了复杂的种间关系,通过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实现了迅速发展。
由于生物的衍生物种过多,绝大部分物种不会被录入《物种与文明(节选)》。
但是每一个为生命传承作出贡献的个体都将被《后虚空志》永远铭记。
在后续很长一段时间里,黄浆中的“线”都没有太大变化,然而灵能的增速却未曾放缓。
源初曾对这个现象进行了深入思考,但是一无所获。
在3540263000虚年左右,在某个新诞生的“线”上,发生了有趣的一幕,正常来讲,新诞生的线脱离母体后便会开始独自生活。
然而这个新生的“线”似乎并没有发育完全,它又一次分离出一条“线”,然后两条“线”绞在一起……
这样就变成了一条更粗的“线”。
这像是一个开端,因为紧接着类似的事情发生在黄浆中的许多地方。
没过几百虚年,组合“线”就随处可见了。
黄浆星公转的天体是一颗光热类似人类定义的黄矮星但质量要大许多的恒星。
在时间的流逝中,黄浆星渐渐地被潮汐锁定,它的一面永远面对着恒星,另一面则永远背离。
而黄浆生物生活的区域便是垂直于公转轨道的一个环带,持续稳定的环境让生物发展的指标更加接近指数函数。
在剩余广阔生存空间的驱动下,在时间引擎的驱动下,数十万虚年后,黄江中最大的线体积已有1三次方虚米了。
现在叫它们“线”已经不太合适了。
为了方便形容和描述,它们将在以后被我称为“蠕虫”,小型的叫“线虫”。
因为在这一阶段,体型越大的个体越容易生存,所以体型巨大化仍在进行中。
与此同时,寄生于大型蠕虫的线虫也开始繁荣发展。
黄浆星的流体适逢粘稠,虽然越发达的运动器官越能获得优势,但体型巨大化的同时也带来了转向困难和巨大的阻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