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的那些记忆是刘诗情自己经历的故事,是大多数人听到看到的故事。可实际上,有一件事刘老二从没有对任何人说过——刘诗情确实是被父母抛弃的,但她根本没有叔叔!
她是刘老二在1950年1月二十五日在村外山上的雪地里捡到的。当天,刘老二忍受不住村里人的指指点点,也对自己落魄的人生感到失望。
于是他以砍柴的名义来到了村外的永生山。这山的名字具体的来源已经不可考究。
有一种说法是三十年前村子里有户外来人家,姓何。那家只有父亲和他的一个儿子。父亲叫何穷,儿子叫何永生。
出到村子时,何穷知道自己是外村人,必须要先赢得本村人的信任才能安居乐业,于是争先忙后的帮忙干活。
久而久之,村里的人也就把他当成自己人了,对他的孩子何永生也是当亲生儿子一样看待。
何穷来的时候大概三十多岁,身高一米六几,长相很老实。回答别人的话时总是带着微笑。
东家要修个凳子西家要加固一下房子,这些事情他总是自告奋勇去参与。他来了以后,自己在一座荒山上开垦。村里人都劝他去租已经养肥的地,可他也只是微笑以回绝。
没想到过了一两年,那山上还真有一块地被他开垦出来了。那时村里很多人都没有食物吃,他就大方的把自己的地东割一块西割一块给村民们。
这里的地虽原先是荒的,但也许是何穷3
村民们对他的行为也很感激,于是决定以他的名字来命名那座山。何穷一开始推脱,但架不住村民们的坚持。于是何穷说:“叫穷山总是不太好的,这山不能穷。依我说,不如就拿我儿子的名字命名,叫永生山吧。”
村民们一想也是这个理,又觉得永生山也确实比穷山寓意好,便也就不再坚持。自此,永生山的名字就被确立了下来。
之后,不知道何时也不知道为何。何穷父子突然离开了村子。村民们虽奇怪,但也没有哪个生起去找他们的想法。
他们虽然走了,但那永生山还在那里。村民们在粮食不够时依然去哪里种地,并把那里截出来的粮食当成储备粮存在粮仓里。
村民们世世代代都是劳动人民,对种地当然有着自己的见解与经验,但奇怪的是,自从和永生和穷父子走后,他们就再也没把这块地种活过。
这就是一个寻常的旧时故事,第二种说法,才更让向宇感兴趣。
故事的开头还是和何穷父子有关系,与第一种说法讲的一样。但故事的转折点,出现在何穷开垦荒山那一段。
何穷确实也将种出来的地分给村民种植了,可并不是让他们种粮食,而是一种花。
村民们当然不愿意,花顶个啥用,他们需要的可是食物。但何穷说自己家吃不了那么多粮食,只要村民们帮忙种花,可以把多出来的粮食分给粮食不够的村民。
村民们也就欣然接受了,毕竟在他们的意识中种花肯定比种粮食轻松。于是何穷让永生回房拿种子,并分发给村民。
后来有人描述那种子的样子,说:“我一看,就那还种子呢?压根不就个玻璃珠嘛。那玩意像个球球似的,里面带了点红色。”
当时的村民也是一样的想法。但何穷让他们不要在意,他们也就作罢,只当自己没见过。
这花种一埋进土里,大家的心也就放了下来。但随后的种植过程里,何穷并没有让他们施肥,仅仅是浇水罢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