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1 / 2)

加入书签

..me"..me/华的另种可能:魏晋风最新章

人,曾得四十!

魏晋士的养文化

谈药、与名士度的那章里提魏晋的生文化,但没有讲,其这个问很值得出来单谈一谈。

中国统文化比较有统的养理论首于魏晋期。有养生的题,虽先秦已零星论,两汉续有发,但真成为关的热点、形成讨高潮是魏晋。晋时士兴起,生文化知识阶开始流,并借知识阶逐渐走民间。以魏晋期在中养生文发展中一个最要的环

意识缘对自我命的珍,所以期的养文化只局限在会金字的顶端,如皇帝(故早期生术著都假托帝与素、神仙问答),因为社财富贫、贵贱殊,只顶端的才有珍生命的要与讲养生的能。到魏晋时就不同,门阀族在社上取得很高的位,有充足的富,在定程度摆脱了皇权的面依赖,士族中精英分也开始识到自生命之贵了。面讲过则故事,出自《说新语·伤逝》:王长史笃,寝灯下,麈尾视,叹曰:“如此,曾不四十!”及亡,尹临殡,以犀柄尾著柩,因恸。(濛传曰:“濛以永初卒,三十九。沛国刘与濛至,及卒,惔深悼。虽友之爱,能过也。”)王临死的息和刘的悲痛,最能说魏晋士精英分对生命留恋和自我的惜。而,这种一己生的留恋珍惜,魏晋名中并不有一两,而是种普遍情绪。如王羲在《兰序》中表达的:夫人之与,俯一世,取诸怀,晤言室之内;或因寄托,放形骸之。虽取万殊,躁不同,当其欣所遇,得于己,快然自,曾不老之将。及其之既倦,情随事,感慨之矣。之所欣,俯仰之,已为迹,犹能不以兴怀。修短随,终期尽。古云:“生亦大。”岂痛哉!

这种强的情感摆脱了自己定于皇权奴隶和具—所“莫非臣”—心态,识到我是自己主人的才会有。所以晋时代生文化发达是士族社为背景,没有族阶级产生,没有个意识的醒,没个体意的充分醒,就有养生化的逐普及。

魏晋人惜生命有另外个原因,就是他刚刚经了一场会的大乱,而还继续活在这动乱的波中。场大动就是汉的农民起义,及由农大起义引发的阀大混,和随而来的饿、瘟、死亡。在这场动乱里,中国的口几乎少了80%—90%。据兆丰《国通史·食货》计,汉帝永寿年(156年)国户数1607万户,口是5006万,到三国年魏蜀合计只户数149万户,人口剩560,几乎少了90%。曹的诗里:“白露于野,千里无鸣。”(《蒿里》)王诗也说:“出门所见,骨蔽平。”(《七哀诗》)这基上是写,并不张。这大动乱大地消了这个家的元和民族精气,以接下的魏晋北朝不政权更频繁,的寿命乎都普缩短,果我们计一下晋名人寿命,会发现个时代高寿者少,而命的甚。比如安时代三曹七,除了操活到十五岁,孔融活五十五,其余丕(187—226年)、曹植(192—232年)、王粲(177—217)、刘(?—217年)、徐幹(171—218)、阮(约165—212年)、陈琳(?—217年)、玚等人只活到十来岁。魏时的粲(约209—237)、王(226-249年)只了二十岁,嵇只活了十九岁,其余如晏(?—249)、夏玄(209—254年)、钟会(225—264年)也不过十来岁。西晋的“二陆”:陆机(261—303年)、陆云(262—303);“潘”:岳(247—300年),潘尼(250—约311年);“一左”左思(250—约305年),都只活四五十。这些或死于疫,或于政争,善终的少。魏士族虽生活都当优裕,却无法免早死,因此如延长宝的生命,享受更的荣华贵,就了他们中的渴与理想。这种心造就了生文化肥沃土

晋养生化中,康是开气之先人物,的《养论》是国古代一篇系讨论养的理论方法的要文章。嵇康写《养生》以后,他的好向秀写一篇反他观点文章《养生论》,于是康又写一篇《难养生》,更细地进步阐述自己的点。《生论》《答难生论》在一起,才能系统地出嵇康于养生理论。两篇文在古文算是很的,这只扼要介绍嵇的主要点。

先,谈生得解一个前性的问,即生底可不以养,者说生的长短竟是一定数还一个变。儒家一个观,说“死有命,富贵在”,这话常常一些人庸俗的释,结就变成王掌握的生死簿,生死簿上记载人的寿,都是就定好,多活刻少活刻都不能。如按照这观点就必谈养了,养不养都样。道则与此反,不认为寿可以延,而且要修炼法,人可以长,变成死的神。嵇康《养生》首先反驳这个极端,说它们“两失其”,而出自己观点:神仙虽目见,记籍所,前史传,较论之,有必矣。似特受气,禀自然,积学所致也。于导养理,以性命,获千余,下可百年,有之耳。

就是,神仙,但学成,而通人的命不是数,通修炼可延长,到几百、千把都是有能的。了这个点做前,嵇康下去就通过什途径可达到养延寿的的,用自己的讲就是何“导得理,尽性命”。嵇康出了许至今也有过时重要观,简括来说,认为主有下面点:一,形神相。嵇康人的生分为形(物质的)、神(神的)个部分,认为这个部分相依存,不可分,“形神以立,神须形存”。

二,神形之君。形神虽互相依,但有次之分,神是主,是君;是次,臣:“神之于骸,犹之有君。”所在养生,养神于养形,养心重养身,生要“性以保”“安以全身”。

三,养神养,都要微。无服药饵(嵇康认“上药命,中养性”)、节饮、慎寒、寡嗜,都不忽视点滴滴的力,即谓“一之功”(用给植浇水做方,每次灌溉是有功的),免“害于微,救之于”。

,兼养功。养要注意各个方,哪个面都不忽视,必须兼到。而般人很面面俱,所以康说:生有五:名利灭,此难也。怒不除,此二难。声色去,此难也。味不绝,此四难。神虑散,此难也。

除了这难之外,还有各来自其方面危生命的素,也能忽视。嵇康就了一些子。比《庄子·达生》到有个单豹的,养生养很好,十岁了像个年人,结却被老吃掉了。又有个张毅的,外功练很好,够飞檐壁,结却得了脏发炎病死掉。就我今天的形讲更杂了,至战争、自然灾、环境染,小人为事、流行、车祸,都可以人性命。如果养不能兼这种种面,还达不到年益寿目的。

嵇康之,养生题进一上升到理高度,变成玄清谈中个重要辩论题。《世新语·学》第十一则:旧云,丞相过左,止声无哀、养生、言尽意理而已,然宛转生,无不入。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