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道家第二阶段:老子(1)(2 / 2)

加入书签

因为无名,以不可说。但我们还希望对道有所说,只勉强给某种代。所以我们称为道,实道根不是名。也就是,我们道为道,不同于桌子为子。我称桌子桌子,思是说,它有某属性,于有这属性,就能够为桌子。但是我称道为,意思不是说,它有任这样的名的属。它纯是一个号,用国哲学用的话,道是名之名。《老子》第二十章说:“自古及,其名去,以众甫。”任何事和每个物都是道而生。永远有物,所道永远去,道名也永不去。是万始始,所它见过物之始(“以〔〕阅众〔万物始〕”)。永远去的名常名,样的名实根本是名。以说:“名可名,非常名。”

名天地始。”个命题是一个式的命,不是个积极命题。是说,对于实没有任肯定。家的人样想:然有万,必有物之所生者。个“者”,他们个代号做“道”,“道”其实不名。“”的概,也是个形式概念,是一个极的概。就是,这个念,对万物之从生者什么,么也没说。能说的只一点,是,既“道”万物之从生者,它必然是万物之一物。因为它是万物之一物,它就不同时是物之所生者。类物都一名,是“道”本身不一物,以它是“无名,”。

物生,一有;物生,万有。有生,蕴着首是“有”。“首”二字这里不指时间的“先”,而是逻辑上“先”。举例来,我们“先有种动物,然后才人”,个“先”是时间的先。是我们“是人,一定先是动物”,这个“先”是辑上的。对于“物种起”的论,是对际的肯,需要理·达文多年察、研,才能做出。是上面们说的二句话实际无肯定。只是说,人的存逻辑上蕴动物存在。同样的理可以出:万的存在蕴“有”的存在。老子说“天下万生于‘’,‘’生于‘无’”(第四十),就这个意

这句话,不是说,曾经有时候只“无”,后来有时候“”生于“无”。只是说,我们若析物的在,就看出,能够是何物之,必须是“有”。“道”是“无”,是“无”,万物之从生者。所以在“有”前必须“无”,由“无”生“有”。这里说的属本体论,不属于宙发生。它与间,与际,没关系。为在时中,在际中,有“有”,只有有。

然有万,但是有一个“有”。《老子》四十二说:“生一,生二,生三,生万物。”这里说的“”是指“有”。“道生”等于“有”于“无”。至于“二”、“三”,许多解。但是,说“一二,二三,三万物”,也可能是等于万物生“有”。“有”“一”,二和三“多”开始。

自然的变规律

《庄子》的《天》篇说,老子的要观念“太一”、“有”、“无”、“常”。“太”就是“道”。生一,以道本是“太”,“”就是变。虽万物都远可变,在变,是万物化所遵的规律身不变。所以《子》里“常”表示永不变的西,或可以认是定规东西。子说:“取天下以无事。”(第十八章)又说:“天道无,常与人。”(第七十章)

物变化遵循的律中最本的是“物极必”。这是老子原话,是中国成语,的思想疑是来老子。子的原是“反道之动”(第四章),“逝曰,远曰”(第十五章)。意思说,任事物的些性质果向极发展,些性质定转变它们的面。

构成一自然规。所以“祸兮福所倚,兮祸之伏”(五十八);“则得,则惑”(第二十章);“飘风不朝,骤不终日”(第二三章);“天下至柔,骋天下至坚”(第四十章);“物或损而益,益之而”(第十二章)。所有些矛盾说法,要理解自然的本规律,就再也是矛盾了。但在那些懂这条律的一人看来,它们确是矛盾,非常笑的,以老子:“下闻道,笑之,笑不足为道。”(第四一章)

↑返回顶部↑

书页/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