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长明续道:“茶道纷繁复杂,一时半会不易讲完,但其要点有四。第一乃是茶叶,茶叶者,天下各处众多,以福建建安为佳,建安北苑所制大小龙团,乃是茶中珍品;第二乃是茶具,茶具者,当今天下有五大名窑,曰:汝、官、哥、定、钧窑,其所制茶具均为精品,另有福建建窑所出兔毫盏,乃品茶之士所最爱;第三乃是茶水,茶水者,以山泉为最佳,江水次之,井水为下。老朽壶中之水,即是采自这后山之巅,清澈甘甜;第四乃是点茶。有了好茶叶、好茶具、好水,若是不懂点茶之法,也是无用。点茶有七道工序: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调膏、击拂。我目下所做,即是第一道工序:炙茶。其目的是去除茶饼中的水分和杂质,使茶香更加浓郁。”
待得茶饼微热,公孙长明左手拿起茶饼,右手隔空微微挥动,将茶饼切下一块,盛于茶盘之中,再凭空捏得几捏,茶盘中的茶饼即成粉末,一面道:“此即碾茶。”
随后拿出一块小筛子,娟罗为底,将茶饼粉末倒于筛中,慢慢晃动,直至最细的茶粉筛入茶盘,筛中只留下一些略大的杂质。道:“此即罗茶。”
言毕,将盛有山泉水的黑釉汤瓶放于火炉之上,道:“现在是候汤。陆羽《茶经》有云:水以三沸为佳,一沸者,水沸如鱼目,微微有声;二沸者,汤瓶边缘如涌泉连珠;三沸者,腾波鼓浪。”
待得泉水三沸,公孙长明拿过两个黑釉茶盏,用汤瓶中泉水浇之,使其微热,道:“此即熁盏。茶盏冷则茶无香、不浮。”
随后,公孙长明将茶末倒入茶盏,再将汤瓶倒入些许泉水,将茶末调成膏状。此时,已能微微闻得茶香。道:“此即调膏。”
最后,公孙长明提起汤瓶,缓缓将泉水注入一个茶盏,一点一顿、再点再顿,不断点击。就见茶膏被水冲激,在泉水中幻化出一个人形,持剑而立,正是蜀山入门剑法起手第一式。这人形须眉皆备,栩栩如生,但转瞬即灭,公孙长明道:“此即击拂,也是点茶最难的一道工序。”
公孙长明每次只点击少许,茶膏在水中不断变幻出持剑人形的各种姿态,姜一枫看的分明,这乃是一套蜀山入门剑法,共十八式。点茶之道,精妙如斯,姜一枫不禁看的呆了。
待得十八式剑法变幻完毕,盏中茶膏已被泉水完全冲开,茶水表面泛起一层泡沫。待得泡沫散去,茶盏内壁留下一道水痕,再看茶水时,色泽鲜白。
公孙长明微笑,又将饮茶礼仪教与姜一枫。姜一枫端起茶盏,放于鼻尖,但觉清香萦绕;轻啜一口,唇齿留香,由衷赞道:“好茶!好香!”
公孙长明道:“前面六道工序,一说便知;唯有最后一道工序击拂,若想将茶膏点出各种形状,非一朝一夕之功。你此后多加练习,自能窥得其中奥妙。记住:茶道即剑术,剑术即茶道。”
姜一枫点点头,想了一想,终于忍不住问道:“似老先生这般,能将茶膏点出不同人形的,多么?”
公孙长明笑着摇了摇头,沉吟片刻,道:“老朽有个师兄,号曰显上人,可比老朽厉害多了。老朽只能点出一个个静止的人形,他能点出一个人形,在茶盏中变幻来去,使完一整套蜀山剑法方才消散。可惜,他早已离开蜀山,言道去寻桃花源,老朽已有多年未见到他。”
姜一枫在心中遥想此等情景,心旗摇荡。他此前饮茶,只管牛饮,全没想到饮茶竟有这许多玄妙。
第二日起,姜一枫闲暇之时,便自练习揣摩那点茶之道。轩辕无咎看了看,摇头走开,自去饮酒。赵圆月看着好玩,也缠着学点茶之道,自此两人互相交流,时时比试。
至第五日上头,蜀山弟子探听回来,楚衍见在京中,管勾司天监。姜一枫三人即前去拜谢公孙长明,又向田重华等这些时日熟识的蜀山弟子辞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