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云刚刚回到房间,客栈掌柜的就找上门来。
掌柜的谨慎地关好隐门,然后向袁凌云打拱见礼道:“衡州府城镇城司,内务校尉许正涛,见过五皇子殿下。此番前来,是为了感谢殿下开导小女之恩。卑职隶属内务财政部的,少理外事,先前不知殿下身份,多有怠慢,请殿下降罪。”
“嗯,平身吧。不知者不罪。我正好有事想找你们镇城司帮忙,你来的正是时候。”袁凌云从储物带里把信封拿出来,递给许掌柜,继续说:
“你用镇城司的渠道,帮我把这封信送到京城。这里面有关于我在常宁县捉获敌国奸细的详情,这种国事,没人有理由拒绝吧?”
“回殿下,我需要禀报千户大人才能运用渠道。我想这种情形,千户大人肯定也会支持的。”
“那就好。你可以留意一下今晚的文会结果。”袁凌云提议道。
“是。那卑职就告退了。”
许掌柜退出去,袁凌云进内房修炼。
第二日,为了看石鼓书院八景之一的东岩晓日,晨光熹微时分,袁凌云四人已经来到书院隔岸。
抬眼只见隔江有山,势青圆,正类战鼓。山体纯石无土,三面环水,水浪冲击山体时,其声如鼓,故称为石鼓山。
传闻三千年前,有大儒在此除魔,大战于湘江之上。可惜棋差一招,最后只能拼得性命,用本命战鼓封印魔头,落于江边,形成山体。
后来,儒师李宽于两千年前途径此地,见山体边林木葱郁,却了无生机,猜测到魔头可能还存活,遂结庐读书于其上,欲以浩然正气压制,阻止魔头的复苏。
再后来,因为想彻底消灭魔头,于是扩建草庐而为书院,聚集更多的儒道大贤和学子,甚至还央到两代皇帝的题字匾额,以充足的文气和人道气运相结合,逐渐消得魔头没有动静。
袁凌云带头来到书院门口,还未敲门通报,便看见一风度翩翩的中年儒师飘然出现。
中年儒师感受到几人形如凡人的气息,心中凛然,作揖问道:“石鼓书院李真松,见过几位。客人来访,有失远迎。不知几位此来小院,有何贵干?”
袁凌云微微拱手回礼,说道:“见过李教授。我们四人今早到访,主要是为了体验一下贵院的名胜——东岩晓日。不知教授可否通融一下,让我们四人进去参观?”
说罢,一枚身份令牌缓缓飘到李真松前面。
李真松伸手接过,认真地验证一眼,再以文气裹回,然后再次拱手拜礼:“原来是五公子,那倒是没什么问题。不过最近书院有些异动,希望五公子能多加小心,防患未然。”
袁凌云疑惑问道:“贵院最近发生什么情况了吗?让李教授都亲自守门?”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