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凌云回归的时候,迎接他的,是楚天急切担忧的眼眸。
还有独属于江南地区的绵绵春雨。
他向一同回来的杨延峰请示道:“杨山长,我们几人慕名而来,本打算在贵院游览一些名胜古迹的。现在正值烟雨蒙蒙,不知可否让孙义真和谭海城兄弟带我们入楼观赏一番?”
杨延峰微微颔首,表示欢迎:“殿下是我院的贵客,本应是我们来接待的;不过如今有琐事需要收尾,忙不过来。”
接着向旁边的孙义真两人吩咐道:“恰好殿下与他们患难相识,一同游览更觉亲切舒适一些。你们二人好好带殿下看一看。这是我收藏的君山银针,你们上楼了给殿下沏一壶。老朽便先退下了。”
杨延峰说着,拿出一包茶叶,然后带着李教授告退了。
孙义真二人得到许可,便引袁凌云四人进入大观楼。
一楼有书案,有讲台,是简洁的讲学之所。
上到二楼,是个自习馆,纸窗尽开。飞檐翘角之下,分别悬挂有4副书画,在东南西北四方迎着风雨,并不飘扬,如有千钧重,不动如山。
孙义真走到北角,在檐下介绍道:“如今东风斜斜,细雨绵绵,我们在这望江图观景最好不过。如我这般,神识轻轻触碰画中的墙边红杏,就可以身入其中。”
话音刚落,孙义真身形便如泡沫般,突然之间消失得无影无踪,却见画中水榭多出一抹人形。
余下几人故技重施,都纷纷进到画中。
画中世界并不大,方圆约有6亩,却布置得典雅非凡。
只见池上有拱桥,过桥有水榭,曲廊接歌台;台边围白墙,种上桃柳杏,植饰梅松柏;树影横斜下,有游鱼嬉戏;穿过月洞门,阁楼雅舍掩映在翠竹道中。
众人在水榭的二楼上小坐,望向天空,竟发现接通着外面的雨景,视听皆可。
书院的青石路,在淅淅沥沥的雨声下,在郁郁葱葱的草木中,伸向远方,消失在拐角,再望眼已是江雨朦胧。
几人慢品君山银针茶,谈天说地,议论时政,在战后肆放惬意。
茶自然是好茶,一入肚,茶中灵气便在经脉中灵活游动。一丝丝,一缕缕,如针尖刺激着窍穴。剑客一上来就牛嚼牡丹,已然打坐精修。
余下几人闲聊着,袁凌云忽然想起什么,转言道:“几年前,我途径太湖,轻舟摇在吴江上,看见旅客匆匆,忧思满面,偶有感触,遂得一词。如今想起,也还算应景,便吟来为大家助助兴吧。”
“五公子才名远播,妙手偶得想必也是名句绝词,愿洗耳恭听。”
众人在袁凌云的友情要求下,纷纷称呼他为五公子,亲近而自然。
“《一剪梅》
一片春愁待酒浇。江上舟摇,楼上帘招。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
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流光容易把人抛,红了樱桃,绿了芭蕉。”
瞎子和孙义真在仔细咀嚼词中的真意,谭海城南望天涯,陷入回忆和思念中。
一城丝缕,
半江春思,
满眼风烟,皆是你。
……
此时,京都的华清宫里,正在进行一场尊贵的对话。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