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人来了又走了,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秦明知道施罗德该调查的也查了,这件事也不是他一个少校能决定,秦明也向对方表示合作意向,当然这个意向不是民间商品交易,而是直接关系到各国实力的方面。
时间不知不觉中过去,还是没有收到德国的答复,秦明失望地放弃了期待,一心放在了西巴布亚发展上,移民还是一批又一批地从大清运过来,秦明也收到中情局关于清国上层的消息,虽然有人主张斩断“秦明”的爪牙,但更多人还是希望转移走国内流民以维持大清国的苟延残喘,所以秦明才能安稳地移民。
当然在这时间内,南华不单单只获得了人口增加,工业发展也是大步前进,从荷兰人那里采购的造船设备也于二月初到来,在从大清各大造船厂撬过来的造船工被安排到新建的太平洋造船厂,有着荷兰人的指导下,很快南华第一艘排水量二百吨的货轮在船台上开工,虽然这是欧洲人不知多少年前的设计,但对于南华工业发展起到巨大的带动作用。
其中刚建设完毕的西岭铁矿集团,原本花费巨资设计年产五万吨铁的生产规模,因南华铁消耗量有限而减产,终得以大规模投入生产。
同时因为海军、电厂、货运、蜂窝煤等耗煤大户的增加,南岭煤矿一期产煤被提至最大产量,使秦明不得已又向荷兰人采购一套采煤设备,未来南岭煤矿产能将达到年产三十万吨。
其它诸如览胜厂、帆布厂、橡胶厂、五金机械厂、玻璃厂等都得以得到大幅度提升。
随着西巴布亚岛的汉人移民越来越多,整个岛上的定居点越来越多,各种新的工业资源纷纷被发现,铜矿、金矿、钾矿……,甚至煤铁都有了新发现,虽然都有一定的开采难度,但是这么多的资源发现,为秦明接下来的工业展及时地提供了不可或缺的原料。
随着南华的大开发,对于当前仅靠少量自行车和粮食出口的南华,秦明的投入越来越大,幸好因为美国经济的发展,秦明在美国各企业的股票都有了明显的提升,在抛售了保括奥尔兹比汽车、美国钢铁公司等公司在握股票,秦明用套来的八百多万美元,从美国私下订购了包括铜矿开采冶炼设备、有色金属冶炼设备、农业机械加工设备等重工业,当然这些设备都不是大量,否则也不可能轻易运出美国。
……
其实在秦明不知道的德属青岛临时总督府内,关于西巴布亚岛南华势力的探讨会议已进行了数次商讨,有了施罗德的祥细报告,青岛总督对南华有了“详细”的了解,当然对于南华的态度众人却有了明显的区别。
“各位,这次会议就定下结果,对于这个新出现的南华政府如何汇报给皇帝陛下”,作为胶奥总督特鲁泊觉得不应该在这个事上再拖了。
“总督大人,我们海军坚持认为应该趁着别国没下手之前,占领这个新出现领地,作为帝国的新殖民地”,德国远东舰队代表冯·塞麦恩说道,“据施罗德上校说,西巴布亚岛上有华人数十万,还有可观的开发基础,这对于远东舰队撑控太平洋有着举足轻得的作用。”
“不,我不同意塞麦恩上校的意见”,或许是真正在南华体验过,施罗德十分清楚这帮华人与清国人有着根本区别,不是帝国轻易能够占领的。
“总督大人,南华是华人著名作家秦明与荷兰王国交易,这是受荷兰政府保护的,帝国可以不在乎秦明的影响力,难道还不在乎荷兰政府的影响力吗?这会让帝国在外交上遇到很**烦的。”
“其次,各位不要把那里的华人和清国人相比,在那里我看到的是敢于战斗的人民,他们有着五万多久经训练的陆军,其训练水平不低于帝国陆军,而且他们也能够生产钢铁弹药,更有一艘英国造二级防护巡洋舰,这是一艘有着12门6英寸口径的刺猬舰,而且是一艘参加过战斗的巡洋舰,万一有个闪失必然会给帝国远东舰队带来不可弥补的损失。”
“总督大人,秦明领主是个十分精明的商人,他向我们表示可以在多方面合作,在粮食、橡胶等方面可以向帝国大量优惠提供,因此我认为和对方保持友谊会比敌对带来更大利益。”
特鲁泊总督不待塞麦恩小校等人张口反对,主动开口道:“本总督认为施罗德上校想法比较可观,那么小的一块领地,和对方保持友谊相比敌对明显利大于弊,就这样向皇帝陛下汇报吧。”
……
时间在1903年3月底,这一天的德国货轮再次进入到南华港内。
“尊敬的秦明领主,非常高兴再次见到你”,再次见面还是施罗德带队。
“也非常欢迎德国朋友到南华来”,秦明知道德国人对待自己这方势力有了结果,见依然是老熟人前来,秦明就明白不会出现坏的结果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