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愕,就这么呆呆地看着白瑾,不是因为我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的话,而是我心底压根就不信他说的话。
据我所知,郑和的“郑”姓就是朱棣所赐,原来叫马三宝,为什么赐姓“郑”,说是马三宝在靖难之役的郑村坝之战中立有功勋,朱棣为了表彰他,就用战争的地名给他赐了个姓。所以也能说明,那郑和当年可是跟着朱棣一起把皇位打下来的功臣啊,他和朱允炆可以说是毫无关系才对,如果他自始至终都知道朱允炆的下落,那上报给朱棣又是大功一件啊,何乐而不为呢?而照白瑾的意思,郑和不但知道,还不说,还不辞辛苦千里迢迢下西洋在朱棣面前表现出一副我也很想找到他的样子,这根本就说不通啊!
我把我的疑惑告诉了白瑾,白瑾嘿嘿一笑:“你还记得我之前是怎么评价朱允炆的么?”
“我想想”我揉了揉眉心,疑惑地问道:“你说,他只不过是一个被骗的受害者?”,白瑾点点头。
“我貌似想通了什么”我继续说道:“你的意思是说,郑和曾经私下里找过朱允炆,让他来云南甚至保护他到云南,说来了以后可以东山再起啊什么的,但是直到朱允炆死才发现自己什么都没能得到,才知道自己被郑和骗了吗?”
“说对一点点”白瑾继续说道:“你再想想,后面我提到朱允炆的时候,说了什么?”
我瞬间惊讶道:“你说那个尸王可能是朱允炆,难不成到他死的时候郑和都还在骗他,说葬在这里可以羽化登仙啊什么的,结果连仙的一根毛都没沾上,死倒是确实没有死,反而被弄成了一副人不人鬼不鬼的样子在这下面一直活到现在?”
白瑾点点头:“意思差不多,我发现你理解能力还不错,至少没让我之前白说一大堆,对了,该怎么称呼你?”
被大佬一表扬,我是那个激动啊,直接伸手和白瑾握了起来:“小弟姓吴名生,白哥直接叫我吴生或者小吴就行。”
“嗯”白瑾又点了点头,接着道:“那在这些问题关联的情况下,再回到我之前的问题,郑和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你再来想想。”
我挠了挠头:“哥这我可就真想不出来了,要说郑和是个大善人什么的,觉得老皇帝被抢了皇位他内心有什么愧疚之心,想帮助他安稳度过余生,似乎能说得通,但是你又说朱允炆是被骗的,这又说明郑和的出发点并不是这个,所以我属实想不到了。”
白瑾表示理解:“继续回归你之前提到的‘秘史’问题,官方对郑和的介绍,有详细记载的记录是在他被调去燕王府服役之后,对之前的记录用‘早年经历不详’六个字就概括了,其实呢,郑和是从我家族里出来的人。”
“我靠!”我不禁爆了句粗口:“敢情郑和是你的祖宗?不应该啊,郑和姓郑,不对,之前姓马,而你姓白,你们不是一家啊,他怎么就和你是一脉的呢?”
白瑾摆摆手:“那是我们在外界社会所用的名字,姓氏都是根据自己喜好随便起的,在我们那,都是同族人,没有姓,大家都是互相叫对方的名,所以我和郑和在外面起的姓不一样很正常。”说到这白瑾又拿了我的水壶喝了几口,我已经完全无所谓他喝多少了,被他所说的事深深吸引,整个人都处于懵逼的状态。
白瑾把水壶递给我,继续说道:“朱元璋建立明朝后,为了实现国家统一,派遣军队攻打在云南的元朝残余势力,最终在洪武十五年(1382年),攻克大理、鹤庆、丽江等地,至此平定云南全境,史称‘明平云南之战’。郑和那时候接受了族长的一个秘密使命,下山寻找着什么东西,结果你说好巧不巧,遇上明军了。那时候郑和很年轻,刚成年,年轻人血气方刚嘛,哪见过这阵势,看见一堆人朝自己冲过来,那肯定开打啊,家族里的人从小都受过训练,身手都不差,他这一打起来,明军一看此人功夫了得,都把他当作奋起顽抗的元兵了,当然是群起而攻之,双拳难敌四手,更别说那么多人了,结果呢,郑和不但被抓了,还把自己下面那家伙打没了,成了太监。”
“噗”接过水壶刚喝了口水的我差点没被呛到:“原来你祖先年轻时候这么逗,看见情况不对不会直接跑么,还贴着脸上去怼。”
白瑾摊了摊手:“那会带兵的是颍国公傅友德和凉国公蓝玉,傅友德见郑和身手不错,没打算杀他想劝降,这时候郑和也反应过来自己摊上事了,想活命只能跟着人家干了,于是就投降了。后来随军去了南京,之后又跟着傅友德到了BJ,再后来就到了燕王府的门下服役,再再后来就参与了靖难之役,被朱棣赐姓,日子总算过得舒坦了起来,不过他始终没忘记族长交代的事。”
“族长让他下山是去做什么事?”我问道。
“具体是什么事只会在族长之间传,我也不知道。”白瑾摇了摇头:“不过结果就是,他利用了朱允炆的东山再起之心,让他在这里大兴土木再建了一层墓,同时郑和也获得了当时皇上朱棣的信任,有了后来七次下西洋出海的机会,我觉得郑和的目的,要么就是需要有人在这里再建一层墓,要么就是真的需要在海外找到什么东西。”
“会不会这两样都是他的目的?”我说道。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