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已知的资料(公开)
本卷内容可能会轻微影响剧情发展。
放到正文而不放到作品相关是因为:
“我不觉得所有人会去看与作品相关的设定,比如我就不会看。但是,这个设定卷解释了一些为什么这么写,以及为什么读起来怪怪的原因。”
如果您没有仔细阅读【星月夜】之前的篇章,那么设定卷你可以跳过了。
我把设定卷放到大剧情的结尾就是为了让读者能有更加清晰的思路。不至于到后续剧情突然的某些变化导致思维断层。也是为了能够让剧情推进的过程中不需要反复强调某些事物的作用和人物关联。可以有效提高阅读的流畅度,降低理解难度。
-----------设定的分割线
首先,细心的你会发现我在许多地方的写法上并没有完完整整的展示“上帝视角”。这其实不仅是为了留悬念或者符合逻辑,更是为了营造“信息真伪”的对话语境。
在我的想法中,小说里是对话实际上也是人物与人物之间思维的碰撞。他们在对话中表达观点,表现心意。但实际上,在对话中更多的是“信息的落差”,类似于双方所掌握的“信息不对等”。这将会贯穿我整本小说内容。
我所理解的“信息的落差”中包含了“信息不对等”,就像你和我是过着“有相似成分的不同生活”,我们都需要吃喝拉撒睡,而我们的工作,年龄,性别,心态,精神,信仰都会产生差异。这样看似一类的两者,在面对同一个事物作出的反应自然不同。而这是最基本的,也是许多小说中会三言两语的刻画出来。
比如:他,蓬头垢面的横冲直撞在人群之中。衣着华丽的姥爷们搂抱着身边娇美女郎侧过身去,不想让对方美丽的双眼沾染污秽。但他们却忘记女郎心爱的精美包包暴露在大众视线之中。他,笑了。
这简单的段落其实展示了诸多信息,他们并没有对话上的交集,但实际上他们已经产生了联系。许许多多小说中都会体现这点。
但这远远不过,因为你会发现,这个事件的交集往往发生的是短暂的,是没有悬念的,是枯燥乏味的。就算用再高级的句式也没有办法丰富它的内涵。这就是许多小说为什么看着就很无聊的原因之一。
“信息不对等”实际上可利用的范围远不如此。
我为什么说没有仔细看过前文的可以跳过设定卷,那就是因为我喜欢在使用这种手法时,“缩短提示语”。
讲人话就是,把最主要的区别以最朴素的方式表露出来,营造“信息不对等”。类似于诗句的写法,一个字往往通过思考会产生许多联想。
举个例子:在《破碎的阿卡丝之喙》中,阿卡丝见到少女白痴般的反应询问她是不是“摔”傻了。相信你们都知道她根本是“爬”上来的,而我描写的巨树是相当的高,在阿卡丝的认知里,人类只有可能从天上掉下来。这其实我害怕读者没有理解,在后文有相当多的反复描写。
“摔”,仅仅一个字体现的效果其实不单纯是“信息不对等”,它其实已经到了我只想要的“信息真伪”方面了。这个字的联系虽然没有很深远,但足矣超越“信息落差”的范畴,因为它具有“欺骗性”。
举个例子:厨房一声巨响,伴随的清脆的破裂声。母亲急忙跑去。男孩正抱着小黑猫低头啜泣,陶瓷碎片刮伤了他的小腿,流出鲜血。
在这个例子中,很显然,小黑猫和男孩都有可能造成事故,而作为母亲角色,第一反应一般不会去认为小黑猫是始作俑者。反而会认为小男孩是元凶。这里其实就已经“欺骗”了母亲这个角色。就可以引导剧情走向更丰富的方向。
但是!很多小说他们在设置类似剧情时很喜欢做一件事---搞个插叙。譬如在这个段落发生前莫名其妙描写出小男孩的调皮,小男孩的活泼好动,小男孩与家人的矛盾之类的。这样的做法就导致:小男孩角色变的没有厚度,他就是一个很单调的角色。同时,也会使“欺骗”效果大打折扣,母亲会更加指向性的认为小男孩是始作俑者。这无疑是对后续剧情和人物刻画上挖了个坑。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