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书本纪·列国篇(节选):
“今天下并分,混沌初始,乃明、越、北夏三大国也。海上兼有北周、东魏二小国。明位于东南,北夏横贯于漠北之广袤大地,越在其间,半临海。就中诸戎掺杂,小国纷立,时有争疆土等事发生。则明历八一零年始,当政丞相率军西征。而朝内则不少居心叵测之辈,多闲碎细语,然终难撼其地位。”
秦望坡之役的最新消息,像一只翱翔的灰翅雁鸥,穿越重重云彩飞回了明国的中土大地。
距边境最近的逑州,大片土地荒芜,草树稀少;但渐渐有了灰色的小城镇和村庄,溪语泉声,缕缕炊烟飘散。一条渭河贯穿半面国土,犹如一条翡翠丝带;而到怀州时,街巷层叠,市井间对此的谣论,也宛如雨点般密密麻麻的增加。
“喂,你们知道吗,丞相最近攻陵中时,有一伙不知从哪冒出来的鬼影,居然声称要拦阻他对那个叛徒程志晚执行军法!”
“真的?那张大人什么反应?”
“他愣了几下,但还是下手了。然后,那几个人竟像幽灵似的渐渐消失了!没错,一点踪迹都没有,特瘆人!特恐怖!听孙家二嫂说,还放了一群吃人的喇喇骨下来……”
“唉唉,讲啥子咧,要俺说最瘆人的还是丞相的反应啊!你想想,人家干仗都干半辈子咧,杀贼刨骨头那么多次也没眨半下眼睛,怎么这次惊成这样?很明显,一定是他杀伐过重,人家是死了的兵曹来讨命债的!……”
人们谈论着,质疑着。然而,所有的情绪和言论都在一片黄叶秋风的尽头重归寂静。位于国土西北边,有一座金碧辉煌的宫殿,那里是明国永春宫。
中轴线上三殿依次为昆华门、明殿、太极殿,为祭祀礼仪,平日朝议之所用;左右两偏殿为处理政事,后方有御花园。再往后,便是常春宫和永华宫等嫔妃皇子居所。现在,里面的每个人都在忙碌着。御事主簿忙着整理堆积成山的卷轴,其中大多是来自前线的消息。黄门侍郎跑来跑去递送着各种外物品。虽是不上朝的日子,却有两位大臣在偏殿低声交谈,说着一些不为人知的事情。
一位身着翻领窄袖红色马褂的侍卫在永华宫一带走过。他在执行晚巡,而现在宫外却基本没什么人,静悄悄的。但当他走到静涵轩门口时,特意推开朱红的宫门一条缝,朝里面望去。
“公主殿下?”他叫道,“你在哪里?”
里面幽静无比,没人回应。
——他迅速扫视一圈,最后将目光聚焦到了房梁上方。顿时,他板起脸,叫起来。
“快下来!你会摔断腿的!”
房梁上传来了银铃般的笑声。在那里,正坐着一位玲珑可爱的小姑娘,身上穿着水蓝色的圆领袍,领口上绣着金色的花纹,一头棕色的秀发飘逸地散在四周,嘴里还悠闲地嚼着一根麦草。
“上官大人啊,跟你说了多少遍了,我只是运动运动,能安全上去自然就能安全待着。”她开口了,但语气十分老成,与容貌不符。
“——还安全!那上面前不挨墙后不着地的,万一摔下来……”
不等他说完,小姑娘就慵懒地站起身,朝主梁的另一边走去。她先灵活地用手抓住屋顶的榫卯接头,再用脚钩住略有些掉漆的柱子,一蹭、一移,便一口气下了来,敏捷地像一只蓝蜥蜴。
上官黎生一个箭步冲上去。这位小姑娘,是当朝位列第二的公主,皇帝与德妃所生,名叫楚临风。眼下她才六岁,没有多余的爱好,偏喜欢爬树和爬房梁等攀爬类高危运动——去年刚把前院黄桦木枝上的斑鸠窝卸下来,今年端午又给定风阁每个翘角都挂上了菖蒲。还有上个月,有一天晚饭时间她的丫鬟找她不着,害得黎生等廷前侍卫全体出动,才发现公主大人正坐在永华宫顶思考人生——在夕阳的映照下,她就像一只鹭鸶,静默地坐着。
对此,黎生十分无奈。他知道楚临风虽看上去爱好幼稚,实则十分早熟和聪明。她被人看见的爬房活动只是少数,背地里已经不知爬了多少回。不过皇帝楚长恒成天忙着国家的事,也没时间管她。
他把楚临风上上下下地检查了一遍,确认她毫发未伤后半是嗔怪半是怜爱地点了一下她的脑门。“再这样下去,你父皇会砍了我脑袋的!你那几个丫鬟姐姐,如意、宝琴、香炉她们不管你吗?怎么这点儿一个人都没有?去干吗了?”
“我怎么知道嘛。听说是今天上头的安排变了,你是不是因为午觉睡晚了没听到?”
“怎么可能……”黎生气沮,伸手去挠她脖子。“只不过是仪鸾司的人临时找了我一下而已!”
谁都不知道,这时西宫门隐约开启,一小股黑烟般的人马正在暗暗行动,又有几个身影加入其中。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