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客人了呀,我们没能及时出来迎接真是失礼了……客人要吃东西吗?”
正当李二疑心重重间,一个显得有些虚弱的声音响起,李二看到一间木屋之中走出了一个老者。
老者须发皆白,身上的衣料是麻或者什么材质制成的,手里还撑着一根短木棍。
这个里的房子主要是木制的,但要说是完全的木屋还不准确,或许可以说是木为骨泥为肉的混搭建筑。所有的屋子可以看得出是在原本木头的基础上涂了厚厚的泥用来填充而成的。
在李二的理解中,一个地区的建筑和一个地区的地理环境关切是最大的。
一个地区建造的房屋一般都是和该地区周围的材质有关。石头多的地方,多采用石头,切割形成一定的规制之后搭建而成;若是泥土较多的地方,建造的材料也大多来自泥土,习惯上是将黄土烧制成固定规模的泥砖,用泥砖搭建——但那只是南方降雨较多的地方采取的,在李二所在的国家,北方的干旱地因为历史的缘故,有许多烧制陶器的土窑子,再加上北方纬度较高,冬天来得更早、更冷,夏天也不会比南方凉快多少,加上昼夜温差大,北方的先民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窑洞作为居住地。
雨水丰富的地方,他们采取的建筑材料质量更轻且更不容易吸水,代表性的建筑就是高脚楼竹屋和茅草屋,它们都是就地取材且符合当地气候的,既能够有效地遮挡雨水也不会显得太过沉闷,空气能够很容易地流通——它们不用考虑保温的问题,散热反倒是需要注意的,它们所处的地方都是温度长期温暖甚至可以说是炎热的地方。
而这个村子的木制加上泥质的混合房屋似乎可以稍微解释一下。木制的骨架应该是以前在这个平原尚有丰富降水的时候建构的,可是随着降水的渐渐消失,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就逐渐显现:昼夜温差会太大。这个地方被悲叹山脉的山峰遮挡了很长时间的光照,温度或许会不够,但当太阳升上正空的时候,他们感受到的温度又会太过炎热,夜晚又太过寒冷。
而他们以前之所以不用考虑昼夜温差太大,是因为植被很充足。丰富的植被带来的不只是水土的巩固,还有对于温度的调节,使昼夜温差不至于太大。或许在数值上来说植物能够带来的改变并不是很大,但是对于人的直观感觉和影响是不小的。
而且,他们能够找到的木头——姑且可以说是木头实际上是不够厚实的。寒冷区域长出来的大树确实能够产出厚实材质的木头,但这个地方的特殊之处在于这里是平原。这里是平原,也就决定了这附近的树木不会太多和太过高大——悲叹山脉之中确实能够满足建筑要求的树木,但在悲叹山脉的深处去寻找用来建筑的木材却有可能让自己迷失在山脉之中,这样是得不偿失的。
“客人,请吧。”
老者将李二和曼吉克斯引进了自己出来的那个小屋之中,上面摆着的是一些干粮,而且不出所料,没有水之类的饮料。
“希望您能原谅,我们村子里已经没有水了……只是仰仗着元素使大人才幸存下来,我们也凑不出能够用来招待你们的水了——食物拼一拼还是能够找出来的。”老者充满歉意地解释道。
李二的心里现在充满疑惑。
他们为什么直接就这样热情地招待我们,如果我们心怀不轨又怎么样?
这些干粮中有毒吗?
他说的仰仗前面那个叫做风暴烈酒的大叔这个村子才能在干旱之中活下来,风暴烈酒作为元素使是怎么做到的?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