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栋将现有的两个圆球以阿拉伯数字进行标注,命名为圆球一和圆球二,重点关注其存在时间。
轻车熟驾,再次观想出三个圆球,作为对照实验,他其中的一个圆球同时赋予引力以及质量概念,并将其命名为三号圆球。
而四号圆球仅仅具备质量的概念;最后的五号圆球更是徒具其形。
在这次观想中,张栋并没有感觉精神上的压力,同样的,就没有继续获得灰雾空间给予的正面反馈。
它还挺挑剔……张栋不满的甩甩脑袋。
好在,实验结果令张栋颇为满意。除了五号圆球迅速崩溃化作灰雾以外,三号与四号圆球完全加入了引力的大家庭中,同之前的一号、二号圆球形成一个四星系统。
这完全符合张栋的自我认知,在爱因斯坦的理论中,引力已经不是一种基本力了,而仅仅是时空结构发生弯曲后的表现而已。而导致时空结构发生弯曲的原因就是巨大的质量!
“换而言之,一旦自己设定出某项包含真理性的规则,那么规则的适应范围内,所有被观想出的物品都会自动匹配。”
张栋自言自语,大胆的做出猜想。
如果猜测成立,灰雾空间的建设将大有可为。
设想,他只需要设定好若干条基本规则,比如万物皆有引力,以及物质一定具备质量。
那么后续进程中,张栋只需要批量的幻想创造,观想出来的物品将自动契合相应规则。而这些物品也会因为契合规则,从而能够长久保留。
这无疑能够节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因为他尤其注意到,仅仅拥有质量概念的四号圆球也表现出了长时间存在的特性……至少到目前为止,并没有与三号圆球对比出现差异。
看着一旁的两本秘籍,张栋忽然明白过来,为什么这两本书能够长期存在。
本质上是一样的,书中的知识符合人体运动学,而科学合理的人体的运动机理显然也是蕴含“真理性”!
内功、真气之说在张栋前世或许是无稽之谈,然而它也是符合此世的规则尺度。
张栋猛地意识到,在不同的世界,各自运行的规则之间存在差异,而灰雾空间却能够包容并蓄,这是否说明在位格上存在差异?
问题接踵而来。
“但是,我在创造出这些功法的时候,又为什么没有得到灰雾空间的正面反馈?同样都是规则,没理由搞歧视呀!”
“……或许这只是入门功法,尚且在技巧层面打转,含金量比较低……而万有引力定律却是后世无数科学家智慧的结晶?”
“当然,也有可能是因为缺少“实践”,即没有显化出物质作为规则的依凭。”
张栋试图找出原因。
心中一动,尝试着将“四星系统”的坐标独立出来,然后重新划拉一片灰雾,打造了一个崭新的实验室。
在获得灰雾空间的奖励之后,张栋明显感觉到自己的精神力提高了,他轻而易举地完成了如上操作。
重复实验,继续观想出两个具备质量概念的圆球、b,然而在引力参数上,张栋试探性的设定:
G=6.67N·2/kg2
一下子提高了11个量级,两个圆球迅速靠近,然而只在半途便不断溃散,重新化作灰雾。
张栋失笑,自己可以随意设定规则,但规则中的真理性越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