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别了刘小伟,向杰按计划前往当年他第一次参加工作的地方——大同移民基地,去看看那些基地的移民,那些当年的老朋友,现在过得怎么样了。
来到大同填,刚好是街日,虽还算是人来人往,但显然已经没有当年那么热闹。转了一圈,向杰已经找不到一个认识的人了。后经过四处打听,找到了八里村的农用三轮车,搭着前往八里村,然后走路去移民基地。路还是那条路,车还是那样的农用车,人还是那些农民,几乎没什么改变。小小的农用车上挤满了十个人。有八里村的农民,也有移民基地的移民,他们很都很好奇地看着向杰这个外来的陌生人。这些人向杰都不认识,只有其中一位阿姨,向杰还依稀记得她的容貌。
向杰用土话主动跟她打招呼:“路阿姨,你还记得我吗?”
“你是谁呀?怎么说话跟我们一样呢?”
“我是小向,二十年的小向呀。”
“噢,是你呀。我说怎么好像有点眼熟呢,原来是你呀?你变化太大了呀。怎么你一个人来的吗?”
向杰:“是呀。”
路阿姨:“领导回来了,有什么事吗?”
向杰:“没什么事,出去十几二十年了,想你们了,就回来看看你们。”
路阿姨:“那太好了,难得领导还想着我们。”
向杰:“别呀,阿姨,我不是什么领导啦。”
路阿姨:“谁说不是领导啦?当年是你给我们分田分地,分米分面分油盐不是吗?”
向杰:“是,那倒是。”
路阿姨:“那就对喽。”
向杰:“现在基地怎么样啦?”
路阿姨:“还能怎么样?就那样。现在不叫基地了,叫九里村,早就已经移交给邕南县了,和公司没有什么关系了。”
向杰:“噢,那挺好的呀。”
路阿姨:“不好啊,没有水,种什么都不行,只能种速生桉。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我们这些老人小孩在家了。”
向杰:“哦,是这样啊?”
向杰:“那彭老师在家吧?”
路阿姨:“他也去邕州打工了,不过刚好今晚他回来的。”
下了车,向杰把九里村几个人的车票都给付了。他们连说:“谢谢领导。”
走到村口,路阿姨热情地说:“小向啊,去我家呀。”
向杰说:“不了,路阿姨,我先去基地办公室上面转一下,等彭老师回来了,我去他家。到时你也过来一起吧。”
路阿姨:“也好。”
向杰走在基地狭小的水泥路上,只见四周都是郁郁葱葱的速生桉树林,不见任何一片农作物地。昔日学游泳的小水库,也已经荒凉废弃。他爬上山顶来到办公室,只见这里的办公室也已经报废多年了,只剩一片荒芜狼藉。向杰走进自己的那一间小屋子,里面空空如也,床架桌子都不见了,就连那一只用来做尿壶的漓泉瓶子,也不知所踪。估计是让村民们拿了去了。
从山顶往下看,漫山遍野一片碧绿,一阵阵微风吹过,泛起一层层绿浪,风景比当年更加秀美。这里就是他当年曾经工作过的地方,是他大学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也是他一生最难忘的地方之一,更是他人生的转折点。如果不是这个地方,他的人生将会走向何方呢?回原籍工作?有可能,说不定现在已经是个不大不小的地方政府官员了,但也有可能是落马的贪官。因为他有几个从政的同学和朋友都纷纷落马了。他自己能不能洁身自好,出污泥而不染,也是很难说的。哈哈,不曾想,也不敢想,因为人生没有如果,他所走过的路都是独木桥,从来都没有第二条路可选择。
太阳渐渐西斜,路阿姨在下面喊着:“小向啊,彭老师回来了,快下来吧。”
向杰应了:“哦,好的。”说着就往下走。
向杰来到彭老师家旁边的小学校。小学校也已经废弃多年,成了彭老师家晒粮食的场地。破败断裂的门板和窗户,印证了岁月的变迁。
这时候彭老师走过来,满脸笑容地招呼:“小向啊,今天刚到呀?稀客,稀客。”
“彭老师好。”
“呵呵,我已经不做老师很多年了,你走了没多久,学校就撤消了。”
“哦,是这样啊。”
“来来来,屋里坐。”
来到彭老师的屋里,彭老师的夫人路氏正在盛菜上桌。为了招待向杰,彭老师宰了一只自己养的大土鸭,加上几个农村特有的农家菜,配上上好的自制玉米酒。非常丰盛的晚餐,这是农民待客的最高规格了。彭老师依次给向杰和大家倒上酒,然后招呼大家一起举杯,欢迎向杰的到来。
彭老师的盛行款待,让向杰感受到了农民的纯朴善良,热情好客。
满满一大桌美味佳肴,也坐了满满一桌人。为了陪向杰喝酒,彭老师故意去叫了同是大学生的村医韦医生,还有几个当年一起在基地的老人。另外还有路阿姨,也就是他的丈母娘,加上他一家三口,刚好满满10个人。
向杰没看到玉婷,心想她应该嫁人了,或是外出打工了吧,但他没问。然后看到彭老师的小女儿还很小,明显就是放开二胎后才生的,就问:“小朋友几岁了?”
彭老师和路氏异口同声地回答说:“快两岁了。”
彭老师和路氏还是当年那样恩恩爱爱,和谐幸福。
“叫向叔叔。”路氏对小女儿说。
“向叔叔好。”小女孩很乖巧地说。
“小朋友真乖。”向杰回应说,并从口袋里掏出二百块钱,递给小女孩,说:“拿去买糖吃。”
看到向杰给钱,彭老师和路氏急忙拦住说:“别呀,不用,不用,太多了。”
“要呀,就当是我补喝满月酒了。”向杰坚持要给。
夫妻俩拗不过向杰,加上路阿姨也笑呵呵地说了:“领导给就收下了吧。”路氏这才收下了。
酒足饭饱之后,向杰被彭老师安排在玉婷的小屋里过夜:“这是玉婷的房间,她现在在广东做幼师,平常都不在家,只有过年的时候才回来。乱是乱了点,将就一下吧。”
向杰惊奇问:“幼师?”
“对呀,她师范刚毕业。”彭老师骄傲地说。
“挺好的,挺好的。”
房间里确实有些杂乱,推满了各种农用工具,但感觉很温馨。写字台上的玻璃板下面压着玉婷的很多照片。
向杰像品鉴艺术品一样一张一张地欣赏着那些照片,脑海里浮现出当年那个活泼可爱的小玉婷。那时候她才4岁多,却总闹着要长大以后嫁给小向,引得众人大笑不已。
如今她已长成大姑娘了,亭亭玉立,美丽动人。向杰不禁感慨时光如白驹过隙,20年光景也就弹指一挥间。
青青离开以后的这么些年来,向杰一直孤身一人。他不是没有想过再去爱一个人,而是不敢。十年前,他曾许下诺言,让她做世界上最幸福的人。而十年后,她真的很幸福了,但这幸福却不是他给的。这余生,他还能轻许诺言吗?
第二天早上,向杰在彭老师的陪同下,把移民基地转了一圈。当年认识的那些人几乎都不在家,包括童永忠和王育林。
没等向杰问起两人,彭老师就知道向杰的心思,说:“童永忠去柳州打工了,王育林现在在邕州做生意,听说亏了几十万。他们都要到过年的时候才回来。要不过年的时候你再过来呀。”
“好,看情况吧,有空我一定会再来的。”
当年他要去广东的时候,就把自己的一本相册和收藏的邮票,寄放在了王育林的家里。这次来他就想拿回那些珍贵的东西。可惜王育林并不在家。
带着小小的遗憾,向杰辞别彭老师,返回邕州,打算回母校去看一看。
省城某高档别墅小区。
杨立万看着他相伴了二十几年的妻子。满脸凝重,沉默不语。
妻子翁小美只顾着在收拾着东西,一言不发。
杨立万首先打破僵局:“一定要走吗?”
翁小美气狠狠地说:“不走我留在这里干嘛?看你又和哪个妖精在一起吗?”
杨立万欲言又止,无言以对。
二十年的婚姻,终于还是走到了尽头。
一日夫妻百日恩,不论如何,毕竟夫妻一场,妻子要去美国了,杨立万还是开着车送她到了机场。看着妻子头也不回地走了,一向高傲自大的杨立万不禁流下了一行酸泪。
二十年来的奋斗历程,二十年来的风风雨雨,一幕幕的又重现在杨立万的脑海里。大学期间,风华正茂的他认识了现在的妻子翁小美。一个才华横溢,英俊潇洒,一个美丽动人,高贵清雅,两人一见钟情,可谓天生一对,地设一双。为前程计,杨立万先后抛弃了曾经深爱他的王小小和资助他上大学的高中女友冯丽娟,和校花翁小美双双坠入爱河,毕业结婚后,进入翁氏公司,凭借着岳父翁氏公司的平台,他这个广大企业管理高材生得以如鱼得水,宏图大展。在他的努力经营之下,翁氏房地产公司很快就挤身广南房地产前十,而他也成为了省城房地产界家户喻晓的风云人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