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利了,可又有谁欢呼雀跃,一具具尸体在大雨之下更是显得可怜。五百万希定王国的军队长眠于此,各国幸存的将士不过百万余人,平均下去各公国只剩几万的人数存活。而下一场,又该如何应对?几乎耗空了底蕴的公国还能抵挡得住希定王国的下一次功伐?
不管能不能扛得住,夏元都一如既往地守护着他的大夏王朝,任何妄图想沾染的人,必杀无疑。结束之后的战场,已经没有他夏元的事,带着忠烈的遗体,整合了队伍,朝着大夏的皇都方向而去。各国的士兵也不会有任何怨言,除了目送大夏军队远去,没人会去指责什么。要不是有大夏的存在,哪里有第三次大战的胜利。
今后的几天时间里,各国国君也收到了战报,虽说胜利,但忧虑也随之而来。要是第四次大战接踵而至,撑死能集结个两百多万的军队就不错了,不用去想能不能打得赢。至于希定皇,已经没了当初的那份嚣张和傲慢,集结大军再去打第四次?他怕是王国不想要了,在敢派兵出去,其他王国一定回趁着他国力空虚的时候攻下希定王国。
希定皇干怒不敢言,除了发火就是发火了,几百万大军的空缺,得要多少年才能补全得回来,又要消耗多少财力物力才能培养得出有实力的军队。不过大夏王朝的秘密他一直压在心底,没有和谁说,皇宫禁地,不缺他国的奸细。这个蛋糕他只想自己一个人独吞,既然战争行不通,派出刺客细作之类的还是可以的。
希定皇哪能作罢,只能用见不光的手段来成全他的欲望,派人潜伏到大夏王朝,等待合适的时机行动,也只有这个下策之选。即使几百万的军队消耗殆尽,他也从无惧意,只要是公国,任何时候都不会让希定皇产生恐惧。几百人的细作被他派了出去,目标直指大夏。一方面能监视大夏国内的动态,一方面希定王国需要时间来休养生息,待何时的时机再一举拿下。
可希定皇想不到是大夏子民和他国百姓有着明显的区别,对大夏的挚热和忠诚,团结和友善,不是细作能装出来的。这边夏元回到了大夏皇城,下圣旨后全国皆白,百姓们也知道应对的是王国军队,而死去的烈士,让各家各户挂上了白色灯笼,自觉参与到缅怀遗烈的事情中来。没有哭声的哀伤是最浓烈的悲痛,全国上下,持续了三天的白色,为几千人战士生命的付出,敬以最高的哀悼和崇敬。
老人死去新人更替,夏元麾下有伤亡的军队当天回来之后就被他召了出来,纳锦里的存活足够填补这个空缺。而留下来的武器,往后的时间里,大夏形成了一个王牌军队的传统。本土士兵要想进入这些王牌军队,除了要达到要求之外,必须要继承先辈的遗志,这把武器先主的意志,也就是对夏元的忠诚和虔诚的信仰。不过不能融入系统召唤出来的军队中,只能是用其军队的名字,形成该军队的第二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