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高云淡风轻,正是这季节最好的天气。
完成早晨锻炼,吃了早饭,一群人出发,直奔棒子地。
“大秋”这个名字,不知道其他地方怎么叫,张小峰这边这样称呼这个收获的季节。
玉米,花生,然后黄豆、红薯。从九月末到十一月都有收获。正是北方的农村,最喜欢的季节。
不过干活是痛苦的,尤其是掰棒子,叶子剌在脸上、身上,落下一条条红印,要刺痒好几天。
然后是“秋老虎”,有时候比暑伏天还要热,最难受的还是蚊子,秋后的蚊子,那真是逮着就“死叮”。
几个女子,被老妈全副武装,草帽、纱巾、手套、长袖上衣和长裤。
大姐二姐没什么感觉,年年干活,都已经习惯,小玲和潘青悦,却很兴奋期待。
小兰被喷的满身花露水。难过的直打喷嚏,但也抵不过老妈的强势。
哥俩儿看着几个女子,心想今年是不是能偷懒了,就听见老妈的话:“一会儿累了就歇着,有他们哥俩儿呢”!
哥俩儿对视一眼,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在这个家里,男生的地位越来越低啦!
尤其是小玲和小兰来了以后,小玲厨艺惊人,小兰活波懂事。现在又出现个潘青悦,长的漂亮还温柔得体。
大哥斜眼打量张小峰:“我说你小子,怎么老往家里带女的”?
张小峰无语:“废话,男的谁带啊”!
大哥咔咔捏着手指:“我怎么老想跟你练拳呢”?
张小峰微笑:“嘿嘿,要不要让你一只手,来吧大哥,想不想尝尝屁股向后,平沙落雁式”!
“嘁…”大哥一脸傲娇:“我这么大的人了,怎么能欺负兄弟呢”?
张小峰:“大哥,您也和二姐学坏了……”
到了地里,小兰领着众宠满地跑。
哥俩儿在前开路,掰出几垄,作为车道,老爸拿着小镐把秸秆砍倒,拖拉机就放最低档,让车自己前行,女人们在旁边掰了棒子,直接扔到车里。
运行一会儿,发现不行,车太慢,跟不上众人的速度。
强化后,众人提高太大。简直猛地一匹,不一会儿,就满了车。
只得让老爸和大哥往家运输,剩下几人掰下来堆放。
张小峰发挥速度,在前面开路,掰了棒子也不用筐了,直接投掷成一堆,顺便还练练飞刀。
然后砍倒秸秆做路,要不是需要掩饰空间,张小峰表示几分钟就能把整块地收完了。
后来干脆让几个女子,在后面歇着,等车回来帮忙装车,其他的,自己一个人就可以了。
七亩玉米,拉了十来车。临近中午已经完成,一群人往家走。
潘青悦:“没想到这么快,小峰还吓唬人,说多难受,多累,哪有这回事儿”!
小玲:“是啊,臭小峰,就知道吓唬人”。
老妈莞尔,说道:“以前是啊,不过现在没事啦”!
二姐嚷嚷道:“这才哪到哪啊,还得剥皮呢,全是蚊子……”。
“啊~?”
回到家里,老妈擀面,小玲炸酱,老京城炸酱面,配上黄瓜、芽菜简单一餐,也算是风味独特。
不过画面,颇不好看,每人抱着大海碗,吸溜吸溜声此起彼伏。这一群大肚汉,大肚婆,也是没谁了。
休息够了,一群人围着堆了半院子的玉米,边聊天边剥皮。
老爸在靠近院墙的位置,用竹竿搭起囤。剥皮的玉米堆放在里面,以便干燥,一般到冬天才脱粒。
这时的蚊子,不用等到天黑,只要是阴凉的地方,就会出现。
张小峰趁着别人不注意,神识扫过,用绣花针消灭不少。
一番操作,全是东方不败的既视感,吓得这哥们儿,总是夹腿,肿么回事儿?
小兰成了忙碌的小饲养员,给这个倒点水,给那个喂块瓜,忙的不亦乐乎。
女人们总有说不完的话题,三个男的就成了闷葫芦,不是不想说,实在是插不上话茬儿!
看着这画面,张小峰心里感慨万千,这样子不就是,前世求而不得的吗?
不用为生活忙碌奔波,干着喜欢的事儿,认识有趣的人。不用追求金钱和权势,一家人简单快乐!
明悟的同时,也更加深了紧迫感。看来还要尽量加快收集光点,这看不清的未来,总像一把看不见的利刃悬在头顶。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