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手下的纺织局已经全面采用了水力驱动,向挺等人也因为各大部门提供相对成熟的水力设施受了一次二等功,虽然比不上赵拱那个全岛瞩目的一等功来的耀眼,却也是海南岛产业升级极为重要的一环。
如今纺织效率比以前提升了不少,但棉甲的产量依然稀少。问题不在于效率,反而要回到棉花产量的问题。海南这边的棉田少,本身产量又很低,因此即使把桑田的产出的丝绸都拿过来跟棉花混合使用生产棉甲产量还是有严重的不足。因此赵昺在参观过张世杰得意洋洋向他展示的纸甲技术之后,他还是选择了妥协。毕竟造纸需要的原材料遍地可寻,而棉甲根本不足以快速武装大宋的军队。
由于炼钢高炉的砖体耐火性差,赵昺又成立了一个全新的耐火砖项目组,以及一个火炮项目组。火炮在这个时代已经初具雏形,张弘范在崖山海战中就曾经用船上的火炮轰击铁索连在一起的宋朝舰队,但这个时代的黑火药和锻造技术极为粗糙,火炮威力极为有限,炸膛率又极高,因此应用面非常小。
赵昺有前世的记忆,因此知道火炮注定会是未来的战争之神,因此在钢材能够量产之后立即启动了这方面的研究。他将赵拱手下一位管理方面表现突出的研究员外放,成立冶金局专门负责钢铁的批量生产,而赵拱成了新项目“火器项目组”的技术经理,这也是研究院成立一年以来第一个大型项目组,采用双经理制度,已经二十岁的陆缜又被陆秀夫一脚踹过来做了这个项目的集成经理。
此时陆缜正在赵昺身边抱怨着:“我爹当初跟我许诺,说等洋浦港做出眉目了就同意我去军队,可如今把我调出来塞到研究院里是什么意思?官家可要替我分辨两句。”
赵昺痛苦地揉揉脑袋,将手中的奏章仍在桌上,又招呼悦儿过来看茶。“这个调动是我提出来的,只是让陆师傅去跟你商量。”
听到这句话,陆缜的表情显得更加凄惨了。他刚要张口说话,却被赵昺一句话堵了回去。
“如今能管理的人才太少啊!你管过儋州那边的洋浦港建设,火炮项目是目前研究院工作的重中之重,头一次有这么大的项目,只有你去我才放心。“
“这事我觉得官家做的不对。”陆缜跟赵昺认识得久,年龄又跟他相仿,只是略大,因此说话也比较直接,“张枢密跟官家说过几次了,火炮或许真如官家所说的那样未来有很大用处,可如今真的派不上用场。还不如多仿造一下元人的回回炮,把宝贵的钢材用在……“
赵昺再次打断了他的劝谏,坚决地说道:“此事休要再提,火炮研究不能停。现有的两座炼钢平炉产出全部提供给火炮项目,正在建造中的另外三座平炉以及未来继续修建的,再供应军用。这事不用劝我,就这么定了。”
现在钢材能够量产,良品率随着技术成熟逐步可以提升到五成左右,哪怕是残次品也可以投入平炉中重新利用,因此可以视为良品率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样的产钢效率都不敢研究火炮科技,那还要等到什么时候?在赵昺想法中,元人想要组织对海南的大规模进攻还要等个一年左右,如果不趁着这个天赐良机大力发展火器,岂不是暴殄天物?
陆缜见他意志坚决,而小官家奇思妙想极多,军制民生中很多看起来不可能的事情都在他的坚持下完成了,想必这次也不会例外。因此也不复多言。
但实际上,军事是容不得一厢情愿的。就在赵昺与陆秀夫等人专注于军事生产大跃进的时候,文昌县传来了元人水军登陆的消息。巡海卫队安逸久了有些懈怠,竟然没有及时发现敌军的踪影。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