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伐军解放武汉的消息传回广州,两广社会一片沸腾,人们都在为前方的胜利欢腾不已。
致公党政府把这股热潮有效地引导到社会生产中,一句话,后方工厂有序快速生产各类物资,保障前线作战需要,比整天在街道上宣泄革命热情要强。
“无疑,胜利大大增强了政府的凝聚力,致公党政府获得更多的社会认同,这是好事。但也要小心谨慎,防止激进分子破坏我们的计划。”
司徒公馆的秘密会议上,司徒南警告道。历史上的北伐革命节节胜利,最后走向分裂,葬送大好形势,不得不让他警惕。
究其原因,就是后方有太多的过火行为。
司徒南不希望过早地招惹外国人,特别是英国人。英国人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有着重大利益,提前惹毛他们,肯定会发生诸多悲剧惨案。
固然能最后找回场子,也不怕英国人嚣张,但血案惨案能避免还是避免好。这不是懦弱的表现,而是未雨绸缪。
要达到这一目标,一味示弱忍耐是不成的,还得向那些混蛋展示肌肉!
“花那么多钱买了飞机,不只是用来对付国内军阀的。”
司徒南通过情报局,把自己的话传给武汉前线的司徒勇。这个家伙见过大场面,不怎么害怕外国人,靠得住,深得司徒南的信任。
嗯,广州政府北迁也逐渐提上议程了。在此之前,宋子文要把武汉清理干净。
“宋老,我想把武汉工业集团交给你,还有汉阳兵工厂,我打算让刘恩佐继续留任,你觉得呢?”
再见面,宋子文没有客气,对宋炜臣直言道。他现在没时间管理武汉工业集团。必然要放手具体事务中,把更多的精力转移到政务中。
“好。既然你信任我,我这把老骨头就再折腾两年。”宋炜臣点点头笑道,没有推却。
“至于兵工厂。刘恩佐的确是合适的人选。相信兵工厂能在他手中再现辉煌的。”宋炜臣又道。
他心里有些奇怪,按照广州那边的一向的做法,宋子文应该会把兵工厂私有,并入武汉工业集团或者其他公司的。
这个念头一闪而过,宋炜臣看着意气风发的宋子文,没有多嘴,心中却是感慨良多。
几年前。如果有人说这个富有的年轻商人能成为一方主宰,他是不信的,这年头,凡事都得讲究拳头,有枪有兵就可以称王称霸。
如今的广州政权并不是一方军阀,军队将领被严格控制不得干涉政务,这样一个有政治纲领的团体,所主张的重商主意非常合乎宋炜臣的胃口。一直都想见你一面,可惜最近太忙了。”
“宋长官——”
“叫子文,要不叫宋先生!”
见面如故,宋子文的态度让刘恩佐提起的心放了下来。汉阳兵工厂是政府接管武汉最大的一笔资产,宋子文很重视。
“政府要对汉阳兵工厂进行整顿,大刀阔斧,把不相干的东西清理出去。我授予你全权负责。”
宋子文开门见山道。
北洋统治时期,刘恩佐没少苦着脸找宋子文赊购原料,一来二往,两人也熟络了。刘恩佐是个人才,可惜没机会施展,宋子文不介意成全他。
“全权负责?”刘恩佐闻言激动不已,生出“士为知己者死”的冲动。
“是的。我从武汉工业集团抽调人手配合你,绝不放过一个中饱私囊的蛀虫。此事军方高度重视,谁敢不服。你枪毙他!”
宋子文鼓励道。
有他撑腰,刘恩佐知道该怎么办了。更让他兴奋的是,宋子文明确告诉他,整顿后。兵工厂将会迎来大发展机遇,政府将投入巨资,从德国毛瑟公司、克虏伯公司等军工厂引进步枪、机枪、大炮生产线,武汉工业集团的资源也会向兵工厂倾斜。
听完宋子文的计划,刘恩佐已经热血沸腾了,恨不能立刻卷起衣袖大干一场。
“放心!我一定要让汉阳造成为棉兰造那样的名牌!”刘恩佐立下军令状。
棉兰是南华武器生产基地,也是亚洲最大的武器生产地之一。技术来自德国和美国,以德国为主。这几年,南华生产的军火大量流入中国,棉兰造的名声也逐渐打响了。
“棉兰我去过,工业发展很快,有机会你要跟人家学习,最好把一批技术精湛技术人员拉拢回来。我帮你。”
宋子文笑道。
汉阳兵工厂辛亥以来,缺少数量工人。基本荒废了,宋子文不由得打起万里之外的棉兰的主意,以他的能量。这很容易办到。
毕竟广州政府和南华的关系摆在那里,双方不仅在经济近乎一体,政治上也是如此,执政的都是致公党。
北伐战争中,南华给人给枪给军队,这些都不是秘密,刘恩佐听宋子文一说,心思就来了。
从宋子文办公室出来,刘恩佐又马不停蹄地赶到宋炜臣那里,商量合作事宜。
……
↑返回顶部↑